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ID:15609087

大小:2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4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_第1页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_第2页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_第3页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_第4页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用百度网站搜索什么是季风,镇江夏天和冬天的风向,了解季风区是自然灾害状况。二【教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另外,本设计面向我校初二(1)、(2)班,两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好,对前面

2、学习的内容能比较好地掌握,有利于本节课的有效开展。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来源与风向,并能据此分析其特点及影响。2.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能在图中找出两者的大致山脉界线。3.能读懂气温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并能根据图中信息归纳出某地气候特点。4.了解锋面雨的形成,并能说出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5.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激趣,区分季风与季风气候的概念。2.阅读课本图文材料,分析冬夏季风的差异,培养读图分析能力。3.利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读取两者分界线,并根据降

3、水柱状图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别。4.通过观察动画演示,了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记住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5.结合亲身感受,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五【教学重点】1.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范围。1.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2.锋面雨带的推移。六【教学难点】锋面雨的形成七【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较分析归纳法八【板书设计】季风气候显著一、冬夏季风二、季风区、非季风区三、锋面雨四、影响:1、有利2、不利九【教学过程】

4、[导入]——视频激趣。阿拉伯半岛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zcyNDQw.html长江中下游地区http://www.56.com/u19/v_NTAzNDEzNzY.html播放视频,引出我国气候一个重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概念讲解]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辨析:季风指的是一种风,而季风气候是指一种气候类型。(过渡)既然说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影响我国的季风到底有哪些呢?(展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

5、自主探究]——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学生阅读课本P38图2.19、图2.20,分析冬夏季风特征,结合《学评》完成表格。风向冬季风夏季风陆地气压源头特点影响各地降水,加剧方寒冷,增大南北差异夏季风到达地区,降水普遍,使我国降水集中季(过渡)在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出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展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示意图)[学生读图思考]——训练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夏季风在我国主要影响的范围,对照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限,分析得出结论)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6、分界线大致以什么山脉为界?(学生对照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主要山脉)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以广州与吐鲁番作对比)(教师展示广州与吐鲁番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统计图,分析两个地方降水特点,进而总结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问题分别提出,层层递进,使学生通过3个问题的分析,对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有深刻理解)[承转]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那么我国季风区内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什么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阅读课本P39材料“锋面雨”,结合图2.22

7、,初步认识锋面雨)[动画讲解]动画演示锋面雨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tP1LoY7AK0/(学生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能更好地理解锋面雨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动画讲解]——动画演示,突破难点动画演示,说明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五月份:雨带到达我国南部沿海地区2.六月份:雨带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恰逢梅子成熟,故此时的雨被称作“梅雨”。另外,由于梅雨带来阴雨绵绵的天气,东西容易发霉,故也称“霉雨”。七、八月份: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由于此时正值夏季,气温高,蒸

8、发旺盛,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缺少雨水,形成干旱,恰逢我国传统的伏天,因此把此时长江中下游的干旱成为“伏旱”。1.九月:雨带南撤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2.十月:雨带完全撤出,我国雨季结束。http://image.baidu.com/i?c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