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ID:15750647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5

上传者:U-3204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_第1页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_第2页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_第3页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_第4页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关键着力于推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一、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少。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九江市的县、乡、村三级在办学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农村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目前农村与城镇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而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尤为落后。一些村级小学没有微机教室,课桌椅破损陈旧,教学设施设备器材不足,办学条件与城镇学校差距很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进修提高,地方财政缺乏有力的支持。在九江市,接受过在职教育和脱产培训的教师仅占16%左右。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使用国家或者省级下拨的教育经费,甚至存在挤占挪用的问题。2、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外流严重,师资水平明显偏低。目前,造成农村师资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城镇学校待遇优厚,加之管理上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多数都流入城镇学校。8 二是村级小学的师资得不到及时补充。补充新教师时,往往优先考虑城镇学校或者市、县城市中学校,因此农村学校只好“老弱病”教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三是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的师资配备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仅以乡镇小学而言,县级人事和教育部门均以全乡小学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数,而乡镇中心小学为保证本校足够的师资,就挤占村小“编制”。四是农村学校缺少素质优秀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城镇学校的优秀师资过于集中,而农村学校素质优秀的教师则十分缺乏。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在对九江市5个县(市、区)做了实地调查、分析了11个县(市、区)的相关数据后发现,被调查的农村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层次学历的仅占22.9%,其中第一学历为专科毕业的占2.48%。而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就更低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的中等师范教育培训,只有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体组织的函授学历。(光明日报2006年2月19日《九江把“以城支农”重点放在教育上》)五是城镇学校存在教师超编问题,而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缺编。六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也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瓶颈问题。在九江市调查所及的22个乡镇,22所中心小学和138个村小及教学点中,仅有20所中心小学开设了英语和艺术类课程,18所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仅有4个村小及教学点开设了英语、音乐、体育课,而没有一个能够把美术、计算机的课程开起来。因为编制的原因无法按需要补充紧缺的教师,只得将剩余的学科教师改任其他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教学质量。()8 3、择校问题给农村学校办学造成较大冲击。近年来,农村各地中小学生择校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偏低,加之城镇学校千方计地招收农村优秀学生,导致农村学校品学兼优学生不断转出,优秀生源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下降,造成恶性循环,给办学带来了很大冲击。还有一些父母由于在外打工,把孩子送到城镇的一些公立或私立学校就读,也是造成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4、农村学校学生仍有辍学现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控制学生辍学的形势不容乐观,小学和初中学生流失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辍学已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辍学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低、育人环境较差以及不当的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二、正确认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1、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8 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政府决策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对均衡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要认识到均衡发展的实质是通过调整教育资源配置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按同一模式、同一发展水平发展,不是降低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标准,不是忽视城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是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促其加快发展,缩小学校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实现相对均衡。2、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义务教育,因此,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也在于政府。为此,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应当以科学发展的理念,从本地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全体公民接受同样质量的教育,这既是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正体现。三、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近年来,江西九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该市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1、科学规划,积极有效地调整好校网布局。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布局和教学条件。8 九江市现有80万在校中小学生,其中58.2万人是农村户口,人口居住分散,学校布点多,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曾使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光明日报2006年2月19日《九江把“以城支农”重点放在教育上》)九江市着眼推进均衡发展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变化状况,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制定好新一轮校网调整规划。几年来,九江市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规模较小的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已撤并学校500余所,改建扩建学校187所,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总投资5500万元。该市大力支持山区创办寄宿制学校,利用中央下拨专项资金3260万元,在瑞昌、都昌、星子、永修、修水五县实施,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3年内建成九江市教育资源中心,使全市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都具有数字化学习的条件。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列为教育工作规划的重点工程,以促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已有100余所项目学校安装卫星教育接收设施投入使用,受到广大农村师生的欢迎。2、加大投入,改造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化。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不均衡首先直观地表现为校舍、场地、教育装备等办学条件的不均衡。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使薄弱学校拥有与其它学校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2009年九江市建成并使用的农村希望小学达62所。市、县两级每年从地方财政中切块支持发展农村教育,规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农村边远中小学,实现“三新一亮”8 (课桌新、坐椅新、讲台新和教室光线亮)。(光明日报2006年2月19日《九江把“以城支农”重点放在教育上》)3、多措并举,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如果说办学条件不均衡是“硬件”的不均衡,则“师资”不均衡则是“软件”的不均衡。要推进“软件”均衡发展,就必须多措并举。为此,首先要提高农村中小学尤其一些薄弱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在统一城乡教师各项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其次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配备力度,要从每年录用的师范类毕业生中挑选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尽量减少代课教师,并开齐开好每门课。再次要加强校本培训,薄弱学校要吸引、留住优质教师确实很难,利用现有师资,开展校本培训,应该是提高师资水平的一条最快最便捷的途径。此外,九江市还采取“定点支教”、“城乡手拉手”等办法,为农村中小学输送师资。同时,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先后组织了1000余名城区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支教,开展了“十百千”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市直学校10个学科的名师到农村中小学上100节示范课,培训1000名农村教师,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农民教育在线http://www.nmjyzx.gov.cn2004-12-31)第四,要按照“相对稳定、统筹兼顾、合理流动、利益补偿、均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如可规定农村学校教师流向城镇学校每年不得超过在编教师的3%,农村学校教师评上高级职称8 必须继续在所在学校服务3年以上方可流动,等管理制度。4、大胆创新,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与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大需求是产生“择校”、“乱收费”等一系列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这一症结的举措就是一方面要改造提升薄弱学校,另一方面要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在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时,要大胆创新。可以采取“紧密型”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即以名校为核心,借鉴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模式,吸收合并一些学校,按“多个校区、一套班子、资源共享”的模式运作,使集团内所有学校达到优质均衡的发展,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半径,促使集团内各所学校实现均衡、优质、有特色的发展,进而消除城区内普遍存在的“择校”现象。5、完善政策,推进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一是要坚持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住宿费和生活费,确保他们上得起学。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建立爱心基金和“减、免、缓”等政策,努力争取不让一个农村孩子辍学。九江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建立扶贫资金助学资金专户,并随财政增长适当增加,让全市农村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书本费、补助住校生活费)。两年来,九江市已资助农村贫困生15万多人次,减免学杂费1000余万元,有近10万名农村学生接收到市政府提供的免费教科书。(BUSINESS.SOHU.COM 2004年12月20日)8 二是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外来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合理选定一批公办学校作为接收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定点学校,鼓励创办以外来民工子女为对象的民办学校的发展。政府要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接受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给予补助。仅2009年,九江市就妥善安置了2万余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免交借读费就学。(咨询九江市2009年教育数据)参考文献:1谭细龙.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2、苗培周.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05,(5).2、李桂庚、张雷 胡晓军 光明日报2006年2月19日《九江把“以城支农”重点放在教育上》3、BUSINESS.SOHU.COM(搜狐财经)2004年12月20日《把农村教育列为民心工程九江破解四大难题》4、查阅九江市教育相关数据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