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

ID:15950905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_第1页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_第2页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_第3页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_第4页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江洪水与生态建设提 要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带来了重大的灾难并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文章试图对洪水的原因进行分析。1998年的洪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诸如滥伐森林、过牧、围湖造田等造成的。文章对生态重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要对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制定生态恢复计划;生态重建工作包括对上游地区森林的严格保护,封山育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非木质产业,在高海拔、干旱河谷和不宜造林的地方发展畜牧业等。  关键词 洪水土壤侵蚀控制生态退化生态建设生态管理河道管理森林保护  分 类 中图法

2、S422  1998年长江肆虐的洪水,牵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百万军民的抗洪斗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并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洪水过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在危难时刻中国人民所迸发出的无与伦比的团结奋战精神的自豪,也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益与反思。  今年的洪水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气候异常和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又有人为因素的作用。在人为因素中,有工程技术的问题,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后果。1环境脆弱,气候异常是洪水形成的自然因素  (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分布不均,全年80%的雨水集中在8~9月。加以今年气候异常,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导

3、致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今年入汛以来暴雨覆盖面大,同时,今年长江流域暴雨移动方向是由中上游向中下游移动,因此引起干支流洪水遭遇,洪峰叠加,这是造成洪水灾害的重要气候因素①。  (2)长江从发源地到入海口全长6300km。源头平缓、广袤,上游为高山峡谷和陡峻的山地地貌,年轻的山脉,松散的岩体,脆弱的环境和独特的地形,在地质构造运动和重力的作用下,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也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最大的地区。上游几条主要河流的落差比降均在144~485m/100km之间。穿过三峡,宜昌以下中下游地区河流落差比降仅为2.8m/100km,排水不畅。著名的荆江位于此段

4、。上游携带大量泥沙的洪水,沿上游一泄而下,在江汉平原沉积下来,湖泊淤积,这些都是长江水患的自然因素[1]。2盲目围垦,违章建设,分洪蓄洪区难以启用  洪水位升高的因素很多,其中分蓄洪量的差异具有重要作用。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除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溃口和分洪的水量达1023亿m3,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m3。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亿m3。但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m3,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50亿m3多,这样减

5、少分洪量约为350亿m3,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灌面积46.7万hm2(700万亩)。国家曾规划过数十处分洪、蓄洪区,并对蓄洪区内人民生产、生活作了规划和安排[2]。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分洪区内不仅开垦种植,同时修建了永久性的建筑、企业工程设施,如果按原定计划分洪,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计划分洪,势必会使水位提高,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的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助长了洪水肆虐  长江流域在历史上虽曾

6、多次出现过水灾为患,但现在的形势是近年来洪水出现的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与长江历史洪水相比,今年属中等水平。但中下游沿江常时间维持高水位,普遍超警戒水位,大部分地区洪水位超过或接近历史最高。这种中流量、高水位、大灾害的特点是与人口的增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国初期对人口问题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人口的失控。我国人口从清初不到1亿人口,到乾隆年间人口已达3亿多,到抗日战争开始,全国人口已达4.5亿。而到1991年,仅长江流域人口就有3.97亿。长江流域总面积只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8.8%,却哺育了全国1/3的人口。人口的压力,经济的增长,加上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以粮

7、为纲,促进了盲目的毁林开荒,坡地耕作,围湖造田,湿地退化,草场超载,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了土地覆被格局的变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3.1森林滥砍乱伐  森林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森林的复杂立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截持,不但使降雨发生再分配,而且减弱了降水对地面侵蚀的动能。据研究,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年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变动在134~626mm之间,林冠截留率平均值变动于11.4%~34.4%,平均为21.64%。森林枯落物的持水量为本身重量的4倍,并借助于良好的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