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ID:16179445

大小:17.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8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燕窝镇彭家边小学:王双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

2、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二、动手探索,体验感悟(一)认识钟面: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1)钟面上有数字。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出示一个只有没有数字的钟)教师让学生依次说一说数字。(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接触的钟表,有好多是数字不全甚至是没有数字的。在认识的钟面上的数字后,进行一定的拓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2)钟面上有针。引导:你的钟面上有几根针?老师的钟上有几根针?这根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小手比画一下。说明:其实屏幕上这两根针也是按同样的方向走,只是它们走得慢一些,看上去好象不在动。引导:比较一下这两根针。在同一个钟面上长的针叫分针,短的叫时针。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4、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3)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格子。说明:这些格子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来看时间的。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学到。(设计意图:对于钟面上有些什么的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在课堂上实现在有一定的预设的状态下动态生成。)三、认识整时。1、观察贴出的钟面,提问: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这是7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2、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3、归纳总结。仔细观察一个这几个钟面,你发现7时、8时、3时、6时,还有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特点?时针呢?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设计意图:由指导认识7时到8时、3时、6时,然后再对几个钟面上分针、时针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渗透不完全归纳的思想。)4、“想想做做”(一)。(课件出示“我会认钟表”)看图说话:这六幅图上分别是几时了?5、“想想做做”(二)。让学生自由说说你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的?然后再看看图中的小明在这一天在什么守候干什么事情?课件出示图(设计意图:两个“想想做做”,结

6、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巩固认识整时数。交换两个“想想做做”的位置,是学生在说自己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时,可能会出现不是整时的情况,就可以因势利导,进行认识大约几时的学习。)四、认识几时差一点儿和及时过一点儿1、课件出示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观察一下,这两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2、汇报交流: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第一个钟:快8时了(或8时差一点儿)第二个钟:10时过一点儿(或10时刚过)3、小结:像这样,快8时了(或8时差一点儿)和10时过一点儿(或10时刚过)我们都可以看成是

7、大约8时和10时。(板书:大约8时,大约10时)五、总结全课,引领发现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钟表,钟表上藏着很多的学问,等着我们去发现。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动画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

8、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在难点突破上没有做到位。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