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ID:16391782

大小:21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9

《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一种基础国力。2、管理是“摸得见的手”。至少有三种力量影响着经济运行:一是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无形之手),二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三是管理。3、组织是人们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系统性安排。如学院、学生会、足球队、政府机构、企业等。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二是都是由人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三都建立了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因此,组织是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4、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指挥、控制等职能来优化配置协调人、财、物、信息等资源

2、,以有效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特征(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创新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5、艺术性是指在掌握一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要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管理的艺术性与管理的科学性不矛盾。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要失败的。但是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可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展开的,因此,要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管理。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7、管理者的含义从广义上讲,管理者的含义应是泛指所有执行管理职能,并对

3、组织目标实现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这个概念既包括执行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对他人工作负有责任的人,也包括承担特殊任务,而不对他人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只要他利用其职位和知识,以个人的方式对组织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使该组织工作有成果,就是一位管理者,而不管他对他人是否具有管理监督的权力,是否具有下属。8、管理者的分类(1)按管理人员所处的组织层次分①高层管理者②中层管理者,可分为三类:行政管理人员、技术性管理人员、支持性管理人员。③基层管理者。第一线管理人员所关心的主要是具体的战术性工作,而最高管理人员所关心的则主要是抽象的战略性工作。(2)按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领

4、域分①综合管理人员②专业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人员。9、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①代表人角色②领导者角色③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①监督者角色②传播人角色③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①企业家角色②干扰对付者角色③资源分配者角色④谈判者角色10、管理者的技能(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最接近现场,专业技能格外重要。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际技能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重要。11、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生产力方面2)生产关系方面3)上层建筑方面12、管理学的特征①一般性②综合性③

5、历史性④实用性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1、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泰罗主张改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代之以科学的方法。所谓经验工作方法,是指每个工人采用什么操作方法,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个人经验来决定。所以,工人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操作方法和使用的工具是否合理,以及个人的熟练程度和努力程度。所谓科学工作方法,是指每个工人采用什么操作方法、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试验和研究来决定。他认为应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提出管理部门要按科学的规律来制定计划,从事计划职能的人称为管理者,负责执行计划职能的人称为劳动者。泰勒及其同行者与追随者的理论与实践构成了泰勒制,人们称以泰勒为代表的学

6、派为科学管理学派。当然,科学管理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且对人的看法有偏、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因素,所以,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学管理却是万万不能的。3、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管理过程之父”,创办了一个“管理学研究中心”,4、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5、管理十四项原则⑴分工⑵权力与责任⑶纪律⑷统一指挥⑸统一领导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⑺公平报酬⑻集权⑼等级链与跳板⑽秩序⑾平等⑿保持人员稳定⒀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6、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之父”。(1)明确分工(2)权力体系(3)规范录用(4)管理职业化(5)公私有别(6)遵守

7、规则和纪律7、福利特--管理理论之母,梅奥--霍桑试验Ó第一阶段是工场照明实验,研究照明强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Ó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测试室实验,考察工资报酬、工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工间休息对生产率的影响;Ó第三阶段是访谈实验,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征询职工意见、与职工进行交谈的实验;Ó第四阶段是接线板小组观察实验,实验计件工资对生产率的影响。※霍桑实验的目的: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试验的结果却出人意料。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