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论语_中孔子的法律思想

浅析_论语_中孔子的法律思想

ID:16526935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2

浅析_论语_中孔子的法律思想_第1页
浅析_论语_中孔子的法律思想_第2页
浅析_论语_中孔子的法律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_论语_中孔子的法律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_论语_中孔子的法律思想卓洪涛杨化忠笔者在《论语》中发现孔子在论述政治、哲学、伦理时,还涉及到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法律思想。现将《论语》中所反映的孔子的有关法律思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民本论民本思想是产生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一种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政治法律思想。它是与君本主义相比较而言的,其实质仅仅要求握有国家权力的君主重视人民在立国安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目的。民本思想是孔子法律思想中的一大特点。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兼并,战乱不已。面对“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局面

2、,孔子希望通过“仁政”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出现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荀子》中记载了孔子回答鲁哀公的话:“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孔子的民本思想正是建立在以舟与水比喻君与民这样一个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孔子这一思想,无疑是对人民力量的一种确认,在当时确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倾向。孔子认为执政者所应重视的四件事情是“民、食、丧、祭”。即人民、粮食、丧葬、祭祀。在孔子的心目中,民居首位,居第二位的是“食”,实际上仍属于“民”的范围。在孔子的认识中

3、,“民”和“食”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以至于后来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被认为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对待百姓,孔子有他独到的认识。它认为“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即对待百姓的态度庄重,百姓就会恭敬;君主孝顺父母,慈爱百姓,他们就会忠心;君主举荐品行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劝勉。在孔子周游列国的生涯中,他深深体会到百姓对于苛政的痛恨和对仁政的迫切需求。他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认为百姓对仁政的盼望,比对于水和火的需求还迫切。他认为,一个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首

4、先要“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对政事要慎重处理,发号施令要讲信用,要厉行节约,更要爱护人民,特别是役使百姓要在农忙以外的时间之内进行。同时,孔子还赞同“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搞政治应做到宽简、不扰民,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任。“宽则得众,信则民任也”。同时,孔子还认为,执政者仅仅做到政令宽平、不扰民是不够的,还要在此基础上去做有利于百姓之事,“因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在孔子看来,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相对稳定的国家,更重要的是让百姓富足。孔子把那种能将好处给民众而且能够周济大众的人,不仅视为“仁人”,更视为“圣

5、人”:“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足见孔子对于民众重视的程度。在孔子民本思想中,一向反对统治阶级轻民、弃民的政策。对于官吏的任用,应考虑到老百姓的态度。“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即提拔正直的人,并将其安置在邪曲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选用邪曲的人,并将其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服从。对于驱民从战,孔子认为“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就是说执政者要让老百姓去打仗,要先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让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就是对民的一种抛弃。孔子还特别重视取信于民,认为民信是政之本:

6、“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在这三者之中,犹以“民信”为最,因为有了“民信”,粮食、军队也就都具有了,国家就一定会强盛。“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孔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取信于民,人民就会对国家有信心,也才能聚民、才能使民、才能立国。二、礼治论据统计,在《论语》一书中谈到“礼”的有43章,“礼”字共出现了75次12。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孔子对于“礼”的重视程度。孔子的“礼”的含义比较广泛,有从伦理、道德、哲学、教育的角度阐明的,也有从政治法律角度来论述的。本文仅从法律思想的角度来剖析孔子“礼”的思想。第一,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就是主张治理国家要依

7、据“礼”。为什么孔子将礼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孔子认为:“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即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处理国家大事,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可见“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至上地位。对于礼的产生,孔子有自己的认识:“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它表明在夏代已有了“礼”。夏、商、周三代的礼并非一成不变,经朝代的演变,即去掉了其中不合适的内容,同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传说中的“夏礼”是以“上事天,下事地,祭先祖而隆君”为主要内容的,体现了神权、族权与君权的统一性。对于夏礼的

8、具体内容,孔子坦言::“夏礼,吾能言之,……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故不能考证。“殷礼”来源于祭祀。《祭祀·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对于殷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