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中的法律观念.doc

浅析《论语》中的法律观念.doc

ID:20888775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7

浅析《论语》中的法律观念.doc_第1页
浅析《论语》中的法律观念.doc_第2页
浅析《论语》中的法律观念.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论语》中的法律观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论语》中的法律观念——读刘星《西窗法雨》前言在进行法律学习的同时,品读《论语》,在脑海中不由得会产生许许多多关于“道德与法律”的问题,此类问题一直是法治社会进程中人们长期思索的问题。而在看过《西窗法雨》一书之后,我便对此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想法,同时也对中国建设法治社会有了新的见解。刘星先生的《西窗法雨》是其发表在《南方周末》上连载文章的合集,凭借文学魅力讲述法律的思想,两者完美结合。以西方法律故事为主线,亲切的点明了法治的道理。每篇文章虽短小,但却意味深长,巧妙的让我们对中国的法治建设进行深思。我很喜欢此书,不像其他

2、法律读物名字那般的枯燥,首先就是让我陷入了诗意般的境地中,领略法律文化的本质涵义。像程文超先生在序言中道:“一正(刘星先生笔名)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论语》与《西窗法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领导一个国家,如果仅仅用政令来领导,用刑罚来管理,结果是民众不敢犯法,因为一旦犯法就会受到刑罚处罚。若是如此民众只会想办法逃避刑罚处罚,而没有羞耻之心。假如以道德来领导,以礼来教化。每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民众能从内心自觉的约束自己,如果做错了,自己就会觉得惭愧,而不是等到法律

3、制裁,才会悔恨。孔子主张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来约束民众。但我认为,孔子并不是主张单纯的以德治国而反对依法治国,而是强调以德治国为主,依法治国为辅。中国的传统政治,历来是道家、儒家、法家并用。德治不是人治,我们不能把法治与德治对立起来。而西方人于此也甚是认同,《西窗法雨》中提到,“他们坚持法治不在于法治的优点胜过人的智慧,而仅仅在于觉得法治比人治可靠。因为历史时常说明,人的自觉自律是不恒常的。”他们认为法治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较好方式,所以他们愿意相信法治对于自身以及国家的重要性、合理性。于是法治的思想更深入他们的内心。当

4、然,孔子所主张的德治是优于法治的更高境界,如同共产主义是较社会主义的更高境界。法治更多的是治理一种行为,而德治治理的却是人们的思想。行为本身由思想而来,若是能够将人们的思想教化,那么法治也就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了。然而,现如今的中国社会甚至是在世界这个大环境中,还没有找到划归人们思想的统一标准,所以先是建立一种行为上的准则来保障社会的秩序,并使其稳定发展,也不失为是一种良策。当法治建设发展到了一种新高度的时候,法治便会自觉的过度到德治,孔子的理想也终将会实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在查阅这句话的翻译时,我发现了

5、很多的版本,意思也不大相同,但最多的解释是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孔子是希望社会能够没有诉讼,其实也就是希望人们在诉讼之前事情就能和平解决,甚至是没有案件发生。《防患于未然》一文中写到了关于中西方防止犯罪事件发生的不同对待态度。中国的法律是不犯事不处置,就是说,法律与行为有关,与思想无关,无论某人如何扬言要怎么怎么样,也只能教育不能处置。所以我们不免会发现,有效的预防好像挺难的。而在西方,他们认为,刑法的目的既是为了惩罚,也是为了教育,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如果为了教育和社会

6、安全,为什么不能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采取一些措施予以预防,即使这些措施带有处罚的意思?所以,他们觉得,应该在刑法之中加点“事发前”的惩罚,不能老是“事发后”才惩罚。他们把“事发前”的惩罚叫做“保安处分”,就某人有危险犯罪时,先予以“教育加防范”的惩罚。这样,人们才能更明确的知道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和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道理,而不是想伤害他人就伤害他人。事实证明,这样做真的有效果。也许,西方人的措施更切合于孔子的意思,最终的目的在于防止案件的不发生,从而达到所谓的社会平和。在西方人看来,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会影响他人

7、的自由,他就享有自由的权利。因此,若是一个人感到他的生活即将受到威胁,则他就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在中国,人们缺少的就是这种意识,所以,我们的法律或许就该思考思考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方式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康子问孔子说,用以杀止杀的方法,把坏人杀掉,归到正道那里去,怎么样?孔子说,为政之道,并不是靠杀人而能够成功的。老子也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并不是绝对怕死的,为政不用道德来感化,只用杀戮来

8、威胁,是绝对压不住的。所以孔子对季康子说,用杀人来做手段是不对的,应该以自己的道德来做领导。你自己用善心来行事,下面的风气自然跟着善化了。我们可以看出2500年以前孔子就是反对死刑的。对于死刑的看法,不单单是一种刑罚,同时也在于对待生命或者人权的看法。同样,“人权”这个词在西方出现较早,并且颇被重视。因而,越来越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