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ID:16620484

大小:272.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波效实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文献记载,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史学界认为,使这些记载成为信史的关键还在于(  )A.夏朝距今的年代已太远B.禅让制如何变为家天下C.发现夏朝的遗址和遗物D.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其事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

2、权自行消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3.“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常作礼器,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左传·昭公三年》载:“四升为豆。”结合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豆”属象形文字,汉字中从“豆”的字往往与食器或豆类有关②汉字可能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④中国古代礼器的使用受到礼乐制度的规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

3、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5.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6.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复杂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

4、之定制,非漫然随意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文中的“原理”是指分权制衡原则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③作者认为“后世”的官制没有创新④作者于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7.有人认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长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下列引自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言论,能驳斥该观点的是(  )①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②(秦)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③(汉)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④(唐)尽制郡邑,连置守宰,

5、其不可变也固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隋唐出现省这一中央行政机构,通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以保证君权的独尊B.元朝中书省的职权大致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7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9.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①防范宰相擅权②弥补宰相才干不足③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提高行政效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

6、,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11.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12.《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

7、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B.九品中正制存在明显弊端C.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D.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13.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B.具

8、有一定的公平性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14.与下面两幅地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  )A.秦、西汉B.唐、元C.秦、唐D.西汉、元[来源:学科网ZXXK]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