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doc

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doc

ID:1738732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0

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1页
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2页
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3页
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秦泗河,郑学建,夏和桃,蔡刚,焦绍锋【摘要】[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矫正手与前臂畸形的器械研制、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例桡骨感染性大段缺损,伴肘、腕关节畸形,年龄11和12岁。3例手外伤后形成瘢痕挛缩畸形,其中手虎口挛缩1例;第2、3手指蹼挛缩1例;食指重度屈曲挛缩1例,年龄13~27岁。前臂缺损牵伸治疗应用标准的Ilizarov器械与技术,手的畸形矫正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型骨外固定牵拉器,并进行了穿针布局和牵拉应力的测试,术后按要求缓慢旋转螺纹杆,使疤痕挛缩的组织产生持续的张力,缓慢矫正畸形,其中2例前臂缺

2、损和1例指蹼挛缩者,结合实施了有限度的骨性与软组织手术。[结果]5例病人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7个月,全部达到满意的矫形治疗效果,功能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修复前臂的残缺,矫正手的畸形,具有微创、简单、疗效确切的优点,不会产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关键词】前臂残缺;手畸形;Ilizarov技术;外科矫正  Ilizarov技术矫正下肢畸形和修复下肢残缺,已有很多文献报告。但修复前臂的残缺,矫正手的各种畸形和重建手的功能,除了Ilizarov英文原著有较详细介绍外[1],近年来在上肢的应用主要是肱骨与前臂的矫形和延长文献[2~4],缺少对

3、手部畸形Ilizarov技术应用的系统临床研究报告。作者自2001~2006年9月共治疗5例前臂与手的畸形,现初步报告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  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11~27岁。左上肢1例、右上肢4例。畸形类别和性质:桡骨化脓性感染致桡骨大部缺如,继发肘、腕关节严重畸形2例;右手外伤性虎口瘢痕挛缩1例;右手食指外伤后重度屈曲挛缩1例;手外伤后第1、2指蹼瘢痕挛缩1例,术前患肢及手的功能皆不同程度的障碍。  2器械构型与穿针固定方法  矫正肘关节与前臂畸形的外固定牵伸器构型,与下肢膝—小腿部的构型基本相同[5],但环的周经需根据前臂的直径相应缩小。凡跨越肘、腕关节固定

4、的牵伸器,应在肘、腕关节部安装具有多向功能的关节铰链,以便于在轴向牵伸的同时,根据矫形需要调整牵伸方向。矫正手虎口、手指屈曲挛缩和指蹼间挛缩的牵伸器械,是作者根据病情需要、矫形要求,提出器械构型图,请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协助制作而成。4  穿针固定方法:根据畸形类型和矫形要求,将预先组装好的外固定矫形器安放前臂或手的相应部位穿针固定。全针的直径为2mm,半针为2.5~3mm,安装外固定牵伸器的基本原则是:跨越肘关节的固定器,在上臂区域一般穿半针,全针仅适应于前臂远段桡骨茎突部、尺骨鹰嘴、手的掌骨远段,其余再根据稳定矫形器的要求加穿半针控制。如此穿针布局不会贯穿肌肉和肌腱,

5、不会误伤重要的血管、神经,术后缓慢牵拉矫正畸形的过程中不会干扰手的运动功能。外固定矫形器安装完毕后,适当旋转螺纹牵伸杆将弹簧压紧,如此,将会对需要牵伸的部位产生持续的推拉应力。由于上肢不参与负重,因此外固定器刚度不能过强,固定杆距皮肤的空间距离应>2cm。  3术后处理  上肢术后的器械管理原则、牵伸频率与下肢基本相同,但牵伸速度较下肢应缓慢,越靠手的远段牵伸速度越应缓慢,如手指的牵伸<0.3mm/d,且每个病人不宜确定统一的牵伸速度,应视患肢局部对牵拉速度的反应而定。在牵拉过程中应注意测量牵拉力的方向,定期X线检查,必要时调整牵伸器关节铰链的位置,防止正常的关

6、节发生牵拉性移位。牵拉的最终结果:必须达到矫形目标后才停止。在牵拉治疗过程中强调手的功能锻炼。  4结果和疗效  本组5个病人治疗过程顺利,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全部达到矫形要求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由于本组患者都生活在外省、市农村,某些远期随访结果缺乏影像资料,只能通过信件和电话随访。  5讨论  5.1手术适应证  修复前臂的残缺和矫正手部的畸形同下肢的矫形具有相似的原理,必须遵循Ilizarov的张力—应力法则、规范的技术操作和术后管理[6,7],上肢不刻意要求恢复长度和持重力线,但前臂的旋转运动尽可能保留,手的精细功能不允许产生干扰。因此,上肢和手的残缺畸形有无用Il

7、izarov技术治疗的指征,就是确定手术后能不能达到矫正畸形和改善功能的2个要求,如何避免不产生影响手功能的并发症。鉴于Ilizarov技术具有微创(大部分患者不需要实施皮肤切口)、可调节、可控制、有退路的优点,在手外科应该具有很广的适应证和良好的发展远景,目前的问题是手外科医生对此项技术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专业培训,没有形成学术推广的动力。  5.2合理有限的配合开放性手术4  Ilizarov在矫形外科当前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合理配合实施有限度的开放手术,包括软组织松解、手术中1次截骨矫形、截骨端有限度的应用内固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