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细菌课件

肠道感染细菌课件

ID:17409192

大小:7.50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8-08-31

肠道感染细菌课件_第1页
肠道感染细菌课件_第2页
肠道感染细菌课件_第3页
肠道感染细菌课件_第4页
肠道感染细菌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道感染细菌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肠道感染细菌概述:1定义:一类经粪-口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细菌包括:肠杆菌科细菌(沙门菌、志贺菌、埃希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属复习思考题:1.请叙述主要五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2.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机制。3.试说不耐热肠毒素的特性与作用机制。4.简述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与致病类型有哪些?5.在诊断伤寒或副伤寒时,试述O及H抗体的特点与分析。6.试述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7.简述霍乱的特点和防治原则。第1节埃希菌(Escherichia)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大肠埃希菌又名大肠杆菌。分类: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致病

2、菌价值:1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2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是重要的实验材料菌群失调、寄居部位改变一、生物学性状G–、中等大杆菌、有周鞭毛、菌毛(图)营养要求不高。肠道鉴别培养基形成有色菌落乳糖发酵试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产生H2S典型的大肠杆菌IMViC试验为“++––”抗热,55℃、60分钟仍存活;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抗原(O、H、K)——血清型(O:K:H)O抗原:LPS最外层的特异性多糖;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采用加热煮沸的菌体制作抗原;呈颗粒状凝集。H抗原:鞭毛抗原;IgG抗体;用福尔马林固定制作抗原;絮状凝集。K抗原:O抗原外层,分L、A、

3、B三型,实质上是菌毛、荚膜抗原,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吲哚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一般毒力因子:LPS、荚膜、Ⅲ型分泌系统:细菌向真核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的效应系统。特殊毒力因子黏附素(CFA、AAF、BfP、紧密素、Ipa等)外毒素(Stx、ST、LT等)2.所致疾病肠外感染内源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性脑膜炎泌尿道感染UPEC(uropathogenicE.coli)胃肠炎外源性表现为急性腹泻,有五种类型:ETEC、EIEC、EPEC、EHEC、EAEC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婴幼儿和旅游者腹

4、泻的重要病原菌。致病物质:肠毒素定植因子(colonizationfactorantigen,CFA-ⅠⅡⅢ)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和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enterotoxin,ST)A亚单位:毒性部分B亚单位:结合部位LT-Ⅰ激活腺苷环化酶ATP转变为CAMPCAMP↑肠黏膜细胞分泌亢进腹泻STa激活鸟苷环化酶CGMP↑腹泻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侵犯较大的儿童和成人致病机制:通过质粒编码的侵袭作用,黏附并侵袭结肠上皮细胞,细菌在细胞内增殖、扩散,导致组织破坏和炎症发

5、生。临床表现类似菌痢。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致病机制:BfP(bundleformingpili)介导细菌与细胞疏松黏附;细菌主动分泌的紧密素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紧密结合;细胞内肌动蛋白重排,微绒毛破坏。干扰肠道对液体的吸收功能。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O157:H7是最具代表性的血清型,食入消毒不完全的牛奶、肉类而感染。志贺毒素(shigatoxins,stx)StxA亚单位:毒性部分B亚单位:结

6、合部分肠绒毛结构破坏吸收↓分泌↑腹泻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E.coli,EAEC)致病机制:质粒介导集聚性黏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三、微生物检查1.临床细菌检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需血清学试验鉴定型别2.卫生细菌学检查以“大肠菌群数”作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大肠菌群指数:每1000ml(g)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形态大肠杆菌电镜菌毛电镜第2节志贺菌(Shigella)一、生物学性状G–、直杆菌、有菌毛、无鞭毛SS平板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不分解乳糖、葡萄糖+、不产生H2SO抗原(分类依据)包括群和型特异

7、性抗原K抗原无分类意义A群:痢疾志贺氏菌B群:福氏志贺氏菌C群:鲍氏志贺氏菌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抵抗力弱,对热、酸敏感,粪便标本立即送检;对抗生素敏感,但易形成抗药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侵袭力(invasionplasmidantigen,IPa)内毒素(主要因素)①发热,中毒性休克;②破坏肠粘膜—脓血粘液便;③肠壁植物神经系统—腹痛、里急后重。外毒素(A群志贺菌Ⅰ型和Ⅱ型产生,称志贺毒素Sxt)2.所致疾病: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临床类型:急性菌痢慢性菌痢(2个月以上)急性中毒性菌痢:小儿为多见,无明显消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