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ID:17868488

大小:3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7

“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1页
“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2页
“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3页
“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4页
“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刘仁增(福建省连江县实验小学福建连江350500)摘要: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着取“言”舍“意”或重“意”轻“言”的失衡做法,必将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败俱伤。其实,“言”“意”互转和融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语文教育必须通过传授语文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展示学习过程、适时介入言语、开展综合实践等策略实现“言”“意”互转,优化“言”“意”融合。关键词:言意兼得;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2、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就存在着“二者”可得兼却不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的倾向:或“人文”至上,过分强调言语主体的自身生活体验在言语学习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大人文教育的份量,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思想熏陶,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得“意”而忘“言”;或“工具”为尊,满足于言语活动和言语材料的物质训练层面,让学生不明就里地读、写、练、背,文本的内涵、寓意被弃置一旁,放逐思想,放逐文化,培育人文、传承文化的语文教育任务落空。这些失衡的做法都是令人担忧的,必将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

3、两败俱伤。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性质看,如果我们不拘守成见,站在更高的层面,以“言”“意”兼得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就能兼顾“物质”和“精神”,既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习得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培养语文习惯、语文能力;又让学生在祖国语言的学习中受到人文熏陶,学会做人。一、对“言”“意”兼得的基本认识由上可知,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形式和内容是有特定含义的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就语文教学的“言语”he"governingforthepeople"

4、,"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而言,当我们说语言

5、符号是形式、意义和内容的统一体的时候,这里的“意义”就相当于哲学上的“内容”。从这一问题可以衍生出两个小问题,第一,什么是言语形式,什么是言语内容;第二,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关系如何。1、“言”、“意”的基本含义。何谓“言”?先看词典义:言,直言。《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论语》:“一言以蔽之。”这里的“言”就是说话,说的话。再看相关义:“言”与“文”相通。范晔《后汉书》:“以言为主,以文传意。”刘勰《文心雕龙》:“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从词典义和相关义来看,“言”,即辞、文、句、论、叙、告、体式、章法、结构等言语式样的总

6、称。通俗一点说,“言”,就是指静态的、共性的、符号性的“语言”,更指那些动态性的、生成性的、个性化的“言语”。它包括语言文字的各种知识,又包括言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是一个人生活、学习、交际的物质基础。它指向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意”,古代不少言论中的“意”大都是指心意、意图、意义、意见、意气、意象、文象、文意、寓意,等等,其实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一是“意”与“志”相同,且与“情”相通。如《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以蹈之也。”二是

7、“意”包含“情”与“理”。如刘勰《文心雕龙》:“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看来,“意”是一个大的集合性概念,用袁行霈的话说是:“他们所说的意已不仅指思想、概念、鉴识、理数这类逻辑思维,更多的是指印象、情绪、想象、情调等形象思维和心理活动。”由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意”指的是通过语言而得以传达的各种思维、情感、思想、意志与人性。它是人类对自身及周遭世界的意识,它是生存的反映,从根本上来讲,是人类存在性的反映,如人生境界、人类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

8、。它体现的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2、“言”与“意”是可以互转的。“言”与“意”是什么关系呢?王尚文先生在《“人文说”和“工具说”的分歧》一文中这样说:“言语的生成与理解都与人的思想、情操、品格、胸襟、视野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