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

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

ID:2307623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3

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_第1页
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_第2页
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_第3页
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质并重 言意兼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质并重言意兼得  一、“言意语文”概念的提出  “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架,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  “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它是文本中的血肉,是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文本中的“意”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像溪流一样缓缓显现,以形象吸引人,以思想启发人,以情感打动人。  二、“言意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学策略的整

2、体性。  在学习、体悟语言表达的作用时,要立足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因为语言形式离不开内容,脱离内容的形式是无生命力的。教学中,切不可断章取义,孤立教学。任何“轻言重意”或“轻意重言”的思想都片面的。在目前具体的语文教学现状中,“轻言重意”的现象较为突出。  2、语言形式的的感悟性。  小学阶段不适合讲“术语”4,也不要求把每一个语言形式讲深讲透。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限,逻辑思维发展滞后,因而教学中要淡化概念。但淡会概念不等于不要关注语言形式。对于那些典型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感悟力是很强的,我们可以在朗读、品

3、味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借鉴、模仿,以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表达力。  3、文质并重的实践性。  关注语言形式的最后归宿点在于运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悟”上,那么,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带兵杀敌”。因此,结合具体内容的理解,在感悟语言形式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迁移,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必要的训练将文本的语言形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言意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1、言→意→言意兼得  若是文本的文字浅

4、显,文白晓畅,但语言别致,形式独特,这样的文本,学生在“意”的解读上障碍不大,我们就可以将教学的着力点投注到“言”的探究上来。教学中,完全可以从形式(得言)入手,引导学生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探究语言规律。这种教学设计,突破了惯常运用的内容分析的教学窠臼,直指文本的言语形式探究,偶尔运用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经历。有时候,我们还可以从“形式”探究上再回溯到“内容”解读上来,这叫由“言”索“意”,可以加深对“意”的解读。这时候对“意”的解读,是基于“言”的探究之后,往往会产生更为透彻、饱满的内容理解和思想体验

5、,是高于学生先前的自读自悟的。最后,引导学生在诵读、积累、运用中,自然达到“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2、意→言→言意兼得4  若是文本的内涵丰富,语言形式新颖,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的教学路径是从“内容”到“形式”,这也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优先关注“意”的解读,没有内容解读做底子,其“言”的解读很可能会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不过,在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对文本“意”的解读要适可而止,而“言”的探究须紧随其后,要引导学生在文本言语形式中走上一个来回,咀嚼出另一番“语文味”,欣赏另一道“语文

6、风景”。从“内容”到“形式”,“会意”之后“得言”,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阅读层面,最后,需要将彼此整合到一起,整合的方式或诵读,或积累,或迁移运用,在文本语言文字的再品味中,实现“言意兼得”的阅读效果。  四、“言意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陌上开花缓缓归――细读文本的精妙  ――抓住文本中“首见性”的语言现象“首见”是指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的东西。就文本语言而言,即是指那些对学生来说,从未见过,从未听过,从未读过,充满着某种新鲜新奇感的语言文字。  ――抓住文本中“奥妙处”的语言现象“奥妙”就是有所隐藏,

7、不让人知道,就文本语言而言,即是指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语言文字处,潜藏着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这些语言的“奥妙处”,常常就在一些寻常的文字之中,它只等待阅读中的细心人来发现品味。  2、一枝一叶总关情――结构之美的感悟4  语文教材里的示范文本,在结构安排,布局谋篇方面通常也极具示范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积累词句,打好语言基础。  在阅读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

8、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结合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尤其要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  ――体会段落,提高构段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