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动力触探规范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

ID:18053407

大小:25.6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3

上传者:U-5649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_第1页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_第2页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_第3页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_第4页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轻型动力触探规范  篇一: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XX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XX《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转载于:小龙文档网:轻型动力触探规范)试规范》总则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动力触探试验  一般规定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试验设备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表的规定。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标准贯入量均为1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标准贯入量锤击数、N120。  2试验时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试验应保持连续贯入。  3试验过程中应防止落锤偏心和探杆的侧向晃动,并保持探头的垂直贯入。  4遇地层松软无法按标准贯入量记录试验锤击数时,可记录每阵击数N(一般为1~5击)的贯入量△s,然后再换算为标准贯入量锤击数。  5重型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连续3次大于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当需继续试验时,应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当超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2时,应改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试验。  6在钻孔中分段进行触探时,应先钻探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处,然后再开始贯入试验。  7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15cm、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20m时,应注意触探杆的侧摩阴力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资料整理  动力触探记录应在现场初步整理,校核实测击数和试验贯入深度。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需要进行触探杆长  度修正时,应按式()进行动力触探锤击数的杆长修正计算。  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应先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后,再按式()进行杆长修正:=  修正后的动力触探击数,应按规定的图例标示在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  进行地基土力学分层时,应兼顾相应的超前和滞后影响,确切地划分岩土层的分层界线。  当试验岩土层的有效厚度小于时,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小,宜取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大值;当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大,宜取小于或等于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小值。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各试验岩土层有效厚度范围内,应剔除少数因试验土层不匀凸显的试验高值和其他异常试验数据,以确定参与统计分析的有效试验数据。剔除数量不宜超过有效厚度内试验数据的10%。   2统计分析秘层有效厚度以内的有效试验数据,应以算术平均值作为单孔试验分层的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同时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判别试验数据的离散变异性。  3当试验数据偏差或离散性较大时,应同时采用多孔试验资料及其他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单孔分层试验代表值。  4同一场地取得的有效数据,应按相应的置信标准统计分析各岩土单元的试验结果,以确定试验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二、各类土的锤击数与?0的关系,可参照《动力触探技术  规定》(TB10018-XX)提供的表进行推定:  三、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参数表四、轻便触探:f0=N10×8-20(KPa)进行计算。  二O一O年六月  篇二:动力触探试验细则  动力触探试验细则  、适用范围  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粘性土。  、检测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XX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组成  、检测原理   是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的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试验步骤  、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连续进行触探,使穿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  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  试验技术要求  a、锤击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规定落锤方式采用控制落距的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注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过2%。锤击时防止偏心及探杆晃动。  b、触探杆与土间的侧摩阻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试验过程中,可采取下列措施减少侧摩阻力的影响:  c、使探杆直径小于探头直径。在砂土中探头直径与探杆直径比应大于,而在粘土中可小些;  d、贯入一定深度后旋转探杆(每1m转动一圈或半圈),以减少侧摩阻力;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转动一次;   f、探头的侧摩阻力与土类、土性、杆的外形、刚度、垂直度、触探深度等均有关,很难用一固定的修正系数处理,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减少侧摩阻力,对贯入深度加以限制;  g、锤击速度也影响试验成果,一般采用每分钟15~30击;在砂土、碎石土中,锤击速度影响不大,刚可采用每分钟60击。  h、贯入过程应不间断地连续击入,在粘性土中击入的间歇会使侧摩阻力增大。  i、地下水位对击数与土的力学性质的关系没有影响,但对击数与土的物理性质(砂土孔隙比)的关系有影响,故应记录地下水位埋深。  、注意事项  ⑴试验前或试验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机具设备。  ⑵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⑶触探架应安装平稳,在作业过程中触探架不得偏移。保持触探孔垂直。  .各种触探参数的计算  、实测触探锤击数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以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N′10)作为触探指  标,通过与其他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指标建立相关关系来获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从而评价地基土的性质。   修正后的触探锤击数  a、探杆长度的修正  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XX)中规定,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该规范附录B列出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修正的方法。  b、侧壁摩擦影响的修正  对于砂土和松散~中密的圆砾、卵石,触探深度在1~15m范围内时,一般不考虑侧壁摩擦的影响。  动贯入阻力  以动贯入阻力作为动力触探指标的意义在于:  a、采用单位面积上的动贯入阻力作为计量指标,有明确的力学量纲,便于与其他物理量进行对比。  b、逐步走向读数量自动化(例如应用电测探头)创造相应条件。c、便于对不同的触探参数(落锤能量、探头尺寸)的成果资料进行对  比分析。  荷兰公式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动贯入阻力计算公式,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水利电力部《土工试验规程》的条文都推荐该公式。  (3-6-3-1)  式中qd—动贯入阻力(MPa);   M—落锤质量(kg);  m—圆锥探头及杆件系统(包括探头、导向杆等)的质量(kg);g—重力加速度;  H—落锤高度(m);  A—圆锥探头截面积(cm2)  e—每击贯入度。  荷兰公式是建立在古典牛顿碰撞理论基础上的,而且还假定:绝对非弹性碰撞,完全不考虑弹性变形能量的消耗,所以在应用动贯入阻力计算公式时,应考虑下列条件限制:①每击贯入度在~之间;②触探深度一般不超过12m;③触探器质量m与落锤质量M之比小于2。  、绘制触探曲线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所获得的锤击数值(或动贯入阻力)应在剖面图上或柱状图上绘制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N10-h曲线或qd-h曲线),触探曲线可  绘制成直方图。根据触探曲线的形态,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地层的力学分层。图中应标明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比例尺和分层深度。  篇三: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1、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探头和探杆打(贯)入土中,根据贯入的难易程度即土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变化,进行力学分析,评价土的工程性质。通常以贯入土中的一定距离所需锤击数来表征土的阻抗,以此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建立经验关系,用于工程实践。  动力触探可分为轻型、重型和特重型。轻型动力触探可确定一般粘性土地基承载力;重型和特重型动力触探可确定中砂以上的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地基承载力,测定圆砾土、卵石土的变形模量。动力触探还可以用于查明地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承载力。  2、动力触探所用主要设备  1)动力触探设备类型和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  2)动力触探设备主要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轻型动力触探探头外型尺寸应符合图规定。材料应采用45号碳素钢或采用优于45号碳素钢的钢材。表面淬火后硬度HRC=45~50.  (2)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探头:外型尺寸应符合图规定,材质应符合、2)款要求。  ②探杆:每米质量不宜大于。探杆接头外径应与探杆外径相同。探杆和接头材料应采用耐疲劳高强度的钢材。  ③锤座直径应小于锤径1/2,并大于100㎜;导杆长度应满足重锤落距的要求,锤座和导杆总质量为20~25kg。   ④重锤应采用圆柱形,高径比1~2。重锤中心的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  3、试验要点  1)动力触探作业前必须对机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部件磨损及变形超过下列规定者,应予更换或修理。  (1)探头允许磨损量: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2)每节探杆非直线偏差不得大于%;(3)所有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2)动力触探机具安装必须稳固,在作业过程中支架不得偏移;动力触探时,应始终保持重锤沿导杆垂直下落,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动力触探的锤座距孔口高度不宜超过,探杆应保持竖直。  3)轻型动力触探作业时,应先用轻便钻具钻至所需测试土层的顶面,然后对该土层连续贯入。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90击或贯入15cm超过45击时,可停止作业。如需对下卧层进行测试,可用钻探方法穿透该层后继续触探。  4)轻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30cm记录其相应击数。  5)根据地层强度的变化,重型和特重型动力触探可互换使用。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大于50击/10cm,宜改用特重型;当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5击/10cm时,不得采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6)在预钻孔内进行重型或特重型动力触探作业,钻探孔径大于90cm、孔深大于3m;实测击数大于8击/10cm时,可用小于或等于90cm的孔壁管下放至孔底或用松土回填钻孔,以减小探杆径向晃动。  7)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记录其相应击数。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击)的贯入度,并按式(17-57)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时的击数。  ?N120  ?  10n(17-57)?s  10n(17-58)?s  10n  ??????????????????????????????????????????????(17?51)?s  10nN120???????????????????????????????????????????????(17?52)  ?s其中:?  ,N120为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击/10cm);n为每阵击的击数;  ?为每阵击的下贯入量(cm)s   4、资料整理与计算  1)动力触探记录应在现场时行初步整理,并对记录的击数和贯入尺寸进行校核和换算。2)轻型动力触探应以每层实测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层的触探击数平均值N10。3)重型动力触探应以每层实测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同时还应按式(17-59)进行杆长击数修正:  '????????????????????????????????????(17?53)  其中:  (17-59)  ?:杆长击数修正系数,可按表确定  'N63数(击/10cm).5: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后击  1  4)特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应先按式(17-60)换算成相当于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后,再按式()进行修正。  N635?3N120????????????????????????????????????????(17?60)  5)根据修正后的动力触探击数,应绘制动力触探击数与贯入深度曲线图(图见)。 6)地基土力学分析层应根据动力触探击数与贯入深度曲线图,结合场地地质资料进行。由软层(小击数)进入硬层(大击数)时,分层界限应在软层最后一个小值点以下10~20cm处;由硬层进入软层时,分层界线应在软层第一个小值点以上10~20cm处。1  表格内数值可以线性内插  7)分层后各层动力触探击数平均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各层土的厚度范围内,划分出地层界面处上、下土层影响击数的范围,中间部分称为该层的有效厚度Hh(见图)。  (2)在有效厚度范围内,剔除少量击数特殊大值(剔除点的数量不应超过有效厚度内测点当数的10%),余留部分为该层动力触探的有效击数。  (3)重型动力触探击数平均值取该层动力触探有效击数的算术平均值,即式(17-61)  '  ??/n??????????????????????????????????(17?55)  1n  其中:  n:参加统计的测点数  (17-61)  8)有效厚度小于时,动力触探击数平均值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max;(1)当上、下均为击数较小的土层时,可取该土层触探击数的最大值   (2)当上、下均为击数较大的土层时,应取小于或等于该层土触探击数的最小值  '  ()  min。  9)根据黏性土的N10,按表确定其基本承载力?0  2  10)可根据场地土层的,按表确定冲击、洪积成因的中砂~砾砂土地基和碎石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0。  11)基本承载力用于设计时,应进行基础宽度及埋深修正。修正公式应符合现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可根据地基土的值按表及表确定公式中的修正系数。  3  23  表格内数值可以线性内插  节理发育或很发育的风化岩石,k1,k2可参照碎石类土的修正系数,但对已风化成砂、土状者,则取用砂类土、粘性土的修正系数;  稍密状态的砂类土和松散状态的碎石类,k1值可采用表列中密值的50%;冻土的k1=0、k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