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

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

ID:18169608

大小:915.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5

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_第1页
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_第2页
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_第3页
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透骨消痛颗粒对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响的组织化学研究黄云梅1’‘t5陈文列1’3·t5刘献祥2’3’屯5黄美雅1’3-t5林如辉1’’-屯5李民21.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福州3501082.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骨病研究所福州3501083.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福州3501084.福建省高校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实验室福州350108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一中药药理实验室福州350108[蔫要】目的探讨透骨消痛颗粒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72只,雌雄各半,根据改良Hult

2、h法制作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骨性关节炎模型组、透骨消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壮骨关节丸组各,术后第1周、第3周、第6周、第9周、第12周、第15周分批进行取材,采用石蜡切片髓染色、番红一固绿染色、AB—PAS染色和V_G染色法。观察膝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变化,以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鳍果模型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发生典型的骨性关节炎病理形态变化,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尤其是酸性粘多糖和胶原减少,软骨和成骨细胞增殖早期较正常组活跃,晚期软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组织结构破坏有

3、明显改善,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含量增加,细胞增殖较稳定,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壮骨关节丸组。结论透骨消痛颗粒对实验性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和软骨下骨病变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可能与其调节软骨和成骨细胞的代谢和增殖有关。I关键词l骨性关节炎;透骨消痛颗粒;蛋白多糖;胶原纤维;特殊染色;PCNA;免疫组织化学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严重威胁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我院临床用于防治oA的透骨消痛颗粒是以“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等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oA组

4、方,效果肯定。本实验通过建立兔oA模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多种特殊染色法,从组织形态学上观察和分析透骨消痛颗粒的作用,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该方对0A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基础理论470依据。结果l一般形态观察正常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四层结构清晰可辨,各层次排列规律,软骨细胞大而饱满,呈圆形或椭圆形,表层呈梭形,细胞核清晰,均匀深染,胞质均匀红染:软骨基质染成蓝色,以放射层为中心往上、下层染色渐淡,潮线清晰完整;软骨下骨致密层厚度适中,骨松质层骨小梁宽度和密度适中,骨细胞呈梭形,分布均匀

5、,骨基质均匀红染(如图1)。模型组第1-3周即出现关节软骨层局部破坏,可见纤维肉芽组织填充。3-9周局部软骨细胞明显增值,呈簇状,层次结构紊乱,软骨基质染色浅而无规律,局部纤维化明显,并出现裂缝(如图2),可见骨髓血管肉芽组织侵入软骨层(如图3),部分区域软骨较正常组局部增厚,软骨细胞凋亡;潮线多不完整,扭曲;软骨下骨致密层变薄,骨松质层疏松,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连续性降低,可见骨小梁骨折,骨细胞坏死。9-15周可见局部软骨变薄,潮线扭曲,层次增多有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明显(如图4)。各实验组多限于浅层软骨受破坏,深层软骨细胞排列尚规

6、律,细胞增殖程度较模型组轻,软骨细胞凋亡较少,软骨基质染色尚规律(如图5);软骨下骨早期的疏松和晚期的硬化程度均较模型组轻,且随用药剂量的增加以上改善作用更加明显,高剂量组改善效果甚至优于壮骨关节丸组。2软骨基质蛋白多糖成分观察番红一固绿染色结果,番红将软骨蛋白多糖染成红色,胶原染成绿色。正常组番红染色鲜艳(如图6),模型组番红染色较正常组淡,可见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如图7)。各实验组番红染色较模型组深,蛋白多糖含量减少较不明显(如图8)。AB-PAS染色可进一步显示软骨中蛋白多糖的具体成分,AB(阿尔新蓝)将软骨中的酸性粘多糖如硫酸软

7、骨素等染成蓝色,主要分布于软骨细胞周围,PAS染色则将中性蛋白多糖染成紫红色,主要分布于基质。正常组AB染色阳性范围大,布满软骨中层和浅层(如图9),模型组软骨基质在病变全程中减少的主要是酸性粘多糖,而中性多糖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如图10)。各实验组酸性蛋白多糖的含量减少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如图11),且以上趋势随用药剂量的增高更加明显,高剂量组优于壮骨关节丸组。3软骨基质胶原纤维含量观察V-G染色是显示胶原纤维的常用方法,正常组软骨胶原含量丰富,围绕软骨囊周围纵向(深层)或横向(表层)交织排列,软骨表面胶原纤维密集排列,形成完整的471膜

8、样结构:软骨下目以哈弗式系统为主坚结构,胶原纤维构成骨小板支架.排列规律紧密(如图12),模型组早期软骨局部胶原含量增加,后期减少,软骨嵌自】的膜样结构消失(如图13)。实验组软骨的胶原音量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