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ID:18524796

大小:5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篇目,不光有孔子与四个弟子的对话,还有动作、神态的描写,完整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虽然文中没有孔子政治理想的明确表述,但通过细致品味五个人的言行是能觅端倪的,这点从历来各家对曾点的表述评价颇不一致,对孔子对四弟子的陈述认可与否各执一词上可见一斑。真正是文简而意深,学生也难免发出与曾皙一样的疑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孔子的两处动作,一个“哂”,一个“喟然”。“哂”字还好理解,孔子自己在下文有表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2、”,但可以理解为讥笑、嘲笑吗?能得出孔子最不喜欢子路的结论吗?“喟然”就更耐人寻味了,不会只表赞同而已。并且在孔子给出如此明确的“吾与点也”的评价后为什么曾皙仍要追问,似乎不像他表现的如此洒脱……就此我想将这几个疑问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来思考,不求得出什么统一答案,只想教给他们从文本中去找信息的方法,教他们怎样一步步研究文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想到倒激出了他们思想的火花,这些火花甚至也擦亮了我的思维空间。师:在四个弟子纷纷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后,孔子是怎样评价的呢?请用原文回答。生1:孔子对子路是“哂之

3、”,认为他不讲礼仪。对冉有、公西华是认为他们也志在参政。对曾点是表示赞同。师:对冉有和公西华的回答当即有没有评价?生(众):没有。师:孔子惟独在曾点回答后给予了肯定,而曾点自己又说“异乎三子者之撰”,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孔子否定前三人的观点呢?生(众):不是。师:如果没有否定前三人,又赞同曾点,是不是说他们四人的主张没有什么区别呢?那曾点这句“异乎三子者之撰”又“异”在何处呢?请大家思考。……寂静,过了一两分钟。师:我们得出任何结论都不要忽略文本,我们从文本出发看看,有孔子对他的反应的解释,在……生(众)

4、:最后一段。师:好,请大家把最后一段朗读一遍。根据孔子的解说来考虑。并且可以将自己的看法与前后桌交流一下。(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巡走,听听他们的讨论内容。)师:我给大家两点提示。一、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那他是采用什么方法去推行他的思想的?生:周游列国去游说。师:对,孔子希望他的理论能被各国统治者接受,他能辅佐君王实现“仁”,所以他对于政事是什么态度?生:积极参与师:对,就是我们平日概括的“入世”。那么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是什么呢?生(七嘴八舌):失败……没人理会。师:发生这次谈话的时候孔子已经

5、六十多岁了,在周游列国失败之后。提示二、曾点描绘的这番场景在何情况下会出现?“舞雩”是求雨的祭坛,曾点强调这点又有什么用意?而孔子同意弟子的看法又为什么不是笑,而要叹息呢?(生若有所悟,再次热烈讨论)师:请每组推举出一位同学来代表你们回答。(炸了锅,很多学生很兴奋,跃跃欲试)生1:曾点的观点与前三位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子路、冉有及公西华的志向是在政治上一展才华,把自己所从政的国家治理得国力强盛,文德昌行。而曾是在三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所要治理的似乎已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天下都得到太平。而这与孔子的“

6、大同”思想一致,所以得到孔子的赞同。师(插):很好,想起了孔子的《礼运大同篇》了。生1:喟叹是因为孔子感慨自己的志向没能实现,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有弟子继承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欣慰。“哂”是孔子认为子路不可能做到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在说大话。师:那么这里给大家提供一则材料。(幻灯)《论语·公冶长篇》中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负责兵役和军政工作)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县长或总管)也;不知其仁也。”

7、“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接待外宾办理交涉)也;不知其仁也。”我们看到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他们三人自己的志向不谋而合,可见这三人没有说大话。生2:曾皙描绘的这番景象是在太平盛世,大家都吃得饱、穿得暖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这正需要孔子的“仁”的思想去实现,是礼治的最终结果,所以曾皙的话是说到了孔子心里去了。孔子的喟叹正是因为孔子在晚年终于觅得一知音而叹息,中间又夹着因为感觉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惋惜。孔子对其他三人的能力都是给予肯定的,对子路“哂”是因为孔子主张治国以礼,而子路说话

8、不谦虚。师:大家能够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很好,分析也很有条理,但我们不能忘记了文本,要从文本中找信息,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生3:孔子赞同曾皙的志向,但对其他三位并不否定。他之所以“哂”子路是因为觉得子路太过急率,不够谦虚,而不是对他实力的否定,这从最后一段第一句可以看出。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一句也可看出孔子对赤能力的肯定与喜爱。“夫子喟然叹曰”中的“喟然”蕴味丰富。孔子当时已经60多岁了,曾经周游列国,希望能将他的思想传播,但屡遭碰壁,当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