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宋淑艳

湖心亭看雪 宋淑艳

ID:18994295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7

湖心亭看雪  宋淑艳_第1页
湖心亭看雪  宋淑艳_第2页
湖心亭看雪  宋淑艳_第3页
湖心亭看雪  宋淑艳_第4页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 宋淑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情景再现,品味作者笔下的西湖雪景3、品读分析,了解作者“痴人”的情怀。教学重点情景再现,品味作者笔下的西湖雪景教学难点品读分析,了解作者的“痴人”情怀。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介绍湖心亭积累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如: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曹明善(元)-《喜春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苏轼(宋)《夜泛西湖》放棹西湖月满衣,

2、千山晕碧秋烟微。-董斯张(明)《夜泛西湖》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李郢(yĭng)(唐)《冬至后西湖泛舟》西湖就是这样一处神奇的地方,她不仅四季皆宜,而且在不同人的眼中,展现出了不同的风姿。那么,在张岱这个经历了明清两朝更替的文人眼中,西湖又将表露她怎样的风情呢?请同学们来评价。(出示题目)我们说,想要准确评价一个人,首先要完全了解他,一篇文章也是如此。那么,现在,我们就对这篇文章做一番了解。二、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提示: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3、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同学们先尝试读一遍,然后指名学生读,边听边纠正字音、节奏不准的地方。2、师范读一遍,提醒学生注意语速语调3、生齐读。三、析,分析课文层次古人作文,很

4、少有分段的,现在的人在编教材的时候,大都按自己的理解划分段落,现在我们也来尝试一下,大家看,这篇文章划分为四段是不是更好理解一些呢?。(学生在四段的划分上产生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讨论,老师明确:这篇美文的写作思路是:背景、情境、故事、意味。)有评论讲“作者用散文诗的笔法,来记录一种精致的生活。”继续说:古著文讲究起、承、转、合,文章行云流水。四、讲,讲述故事内容提示:俱:都。绝:消失更(gēng)定:指起更以后。一白:全白。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大喜:非常高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怎么还有你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焉得,哪能。更,还。强(q

5、iǎng):尽力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客此:在此地客居。舟子:船夫。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1、请同学们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讲述这个故事。如: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2、学生自行翻译,师巡回解答学生在翻译中的疑问。3、学生讲述,是根据里面出现的共性问题予以解释。第二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显示)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学生齐读。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竟能得世人

6、如此盛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番,出示标题:湖心亭赏雪。待学生指出错误,借机引导学生思考:“赏”字比看字更能说明此行的兴趣,更能显示作者的高雅情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一个“看”字呢?(师先不解答,待学生思考)也许是和作者的心情有关呢,下面我们就来体味一番。二、明确学习目标1、品西湖雪景2、悟痴人情怀三、品西湖美景1、整体感知作者来看雪,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雪景,请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追问: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并说出你的依据如:清冷(冷)、旷远(空)、广阔(大)2、细读品味(1)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有没有令你感到疑惑或者难以理解的

7、地方?请提出你的疑问。(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边讨论边理解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独往湖心亭”“舟中人两三粒”的矛盾,师此处不急解释,留待之后品味“独”字所包含的作者情怀。学生还会提到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此问题可协助体会作者性情。(3)师进而提出自己的疑惑:疑惑一:古人作文讲究“炼字”,必使一字不赘余,但是在这段描写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却有一个字重复出现超过两次,是否可做删减?学生分析,师总结:三个“与”字形象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难以分辨的景象。读,读出天地苍茫之感(宜放缓语速,拖长音调)疑惑二:“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