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以读促写

利用文本,以读促写

ID:19128514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6

利用文本,以读促写_第1页
利用文本,以读促写_第2页
利用文本,以读促写_第3页
利用文本,以读促写_第4页
利用文本,以读促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文本,以读促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文本,以读促写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第四中学宗金辉张鹏钧摘要:课标要求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尊重学生心灵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找准阅读与写作的对接点,引领学生有声有色地走进作者喜怒哀乐的世界,又能放飞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合理、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键词:扩写改写仿写一、扩写课标要求能根据文章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一)留白式扩写在回忆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留白的地方很多,如原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

2、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我让学生补白,展开创意阅读例: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抓到百草园的影子。爬上群花斗艳的花坛去折腊梅花。走出屋子,一股子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此时,我陶醉在蜡梅花香中,在地上有成群结队的蚂蚁,看样子像一个大家庭。还可以在桂花树上寻蝉蜕,晶莹剔透的蝉蜕在桂花树上分外耀眼,像夜空中最闪亮的一颗颗小星星。最好的工作是把蚂蚁请到苍蝇的家中作客!四周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

3、园里的太多,太久,可不行。但是这让人流连忘返的世界,又有谁能禁得起诱惑呢?(二)插叙式扩写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抓住插叙这个切入点,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插叙训练的原文就用上一次补白的作文,要求:1插入的主题要能够突显鲁迅童年的快乐生活;插叙的内容要贴近鲁迅童年的生活;插叙的段落开头与结尾要与原文巧妙地结合.例: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可以爬上树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古榕树上的蝉蜕我是从来不寻的,小伙伴们常常去捅古榕树上的那个莲蓬般的马蜂窝,在我,则避而远之

4、。有一次,我对百草园后面的古榕树上的马蜂窝实在好奇,便拿上竹竿,去捅马蜂窝。只听“啪”的一声,蜂窝坠到了地上,我刚想凑上去看,受惊的马蜂一嗡而出,吓得我丢下竹竿就跑,人哪有马蜂跑得快呀,这些恶贼们狠狠地在我手上、脸上疯咬了一通。晚上,我发烧了,手又红又肿……“人都到哪里去了!”先生在书房里大叫,同窗们不能在外面呆得太久……将文本读进去,再写出来,进而也就走进了鲁迅的童年的快乐,走进三味书屋,走进百草园,同时学生们也放飞了自己的情感。一、改写改写也要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或人称,或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相互转换等。(一

5、)改人称老王送香油、鸡蛋的情节,以第一人称进行改写,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验老王的善良与不幸,而且学生创作的同时,也就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二)将《石壕吏》改成白话文,要求加进补白部分,描写老妇与官吏的动作、神态。当学生们写到一定程度,交流到一定程度,我要问学生,如此生动、传神的表达,对文字如此精心雕琢的杜甫为何不用,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推出杜甫的矛盾心理,达到读与写相互促进。(三)《秋天》将诗歌变成散文,要求学生抓住诗歌意象,围绕原文的意境,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改写。如原文: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学生就可以改写成清晨

6、,竹叶上的露珠悄然滑落,一滴,两滴,滴在伐木工人的脖领里,凉丝丝的,滴在伐木工人的嘴里,甜津津的。或者,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学生可以改写成,农民们抱着一个个的大地瓜,就像捧着一个个的胖娃娃,瞧,他们背后的背篓里还背着一群胖娃娃呢。改写绝不是信手涂鸦,也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改记叙文、议论文要保留中心,改说明文,要保留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二、仿写,它在读写结合中用得最多也最有效(一)模仿长短句、骈句、词牌如: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再别康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生仿写:他个子矮,

7、学习差,沉默寡言,整天趴在教室后边的角落里。(二)仿段落1、仿结构形式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既是一篇文言文,同时也是一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论理透辟的议论文。初三学生刚学习议论文,对于论理的阐述,习惯于摆事实,不善于讲道理,甚至怕讲道理,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写。一方面不知事与理如何结合,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讲道理的句子之间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头脑形成性的知识体系里缺乏理论层次、论理走势的逻辑性。在此文的教学中,我们备课组的语文老师借助第四段的语言形式,总结出一种道理论证的“四步法”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学生随

8、堂练习作品如下:为什么屈原能够历经艰难著《离骚》?为什么勾践能够来吴国?为什么司马迁能够忍辱负重著《史记》?因为逆境是冶炼强者的熔炉,是检验强者的试金石。逆境虽坎坷,但阳光总在风雨后;顺境虽平坦,但它会使人变成温室里的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