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

ID:19418255

大小:822.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0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_第1页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_第2页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_第3页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_第4页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专题复习设计柳州地区高中黄祖应(545005)一、2000年考试说明对数列的要求: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3、了解数列极限的意义,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4、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二、信息1、考试的重点放在继续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2、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将出现多知识点、多层

2、次甚至多学科的综合题型。3、从1999年开始,命题组人员主要由大学老师组成。三、近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题型、题量、分值统计四、专题复习的目的与专题内容的确定目的:深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增强应试的能力。内容:“数列”、“数列问题的综合应用”、“数学归纳法”专题讲练之一:数列复习要点:一、基础知识的深化1、数列的单调性、有界性和周期性。2、归纳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当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时,中间一项既等于所有项的算术平均数,也等于奇数项或偶数项的算术平均数。6)等差(比)数列的等长连

3、续片断的和组成等差(比)数列二、基本技能的活用1、注意公式的变形应用2、掌握设元的一些技巧3、记住一些小结论三、基本方法的总结6、错位相减法、累加法及倒序相加法四、重要知识点的再现例题选讲例1、一个等差数列共有2n+1项,其奇数项的和为512,偶数项之和为480,则中间一项为()A、30B、31C、32D、33本题如果采用特殊值法,选用符合条件的数列1,2,3,…,10,可以通过心算迅速得解。bkak专题讲练之二:数列的综合应用复习要点:1、数列在高中数学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复数、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2

4、、解答数列综合题,既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和较好的数学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解答数列应用性问题,关键是如何将它化为数学问题,通常分为三步:⑴阅读理解:就是读懂题目中的文字叙述,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从背景中概括出问题的数学实质。⑵进行数学化设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⑶进行标准化设计:将数学问题转化为一个常规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具体到本专题的内容,就是要转化为一个等差或等比数列问题来解决。4、常见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实际问题(1)生活应用性问题:如剧场座位的设计(2)生产应用性问题:如增长率,浓度配比

5、等(3)科技应用性问题:由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果,应用数列解决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的问题例题讲解1、以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Sn910nO2、以方程思想指导数列运算3、观察、试验、归纳、猜想、证明4、重视数列中应用问题的训练专题讲练之三数学归纳法复习要点1、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在研究数列的某些性质时,利用递推关系,便于使用数学归纳法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命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它有极广泛的应用,不论是代数、三角、立体几何中的问题,还是证明等式与不等式,都有它的用武之地4、在研究数列的探索性问题与存在性问题时,数学归纳法常与不完全归纳法结合使

6、用,其步骤是:归纳—猜想—证明例题讲解专题总结本专题融代数、三角、几何于一体,性质多、技巧性强、方法灵活、应用广泛、综合能力要求高。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和性质是本专题复习的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是难点,它们都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方程的观点、等价转化、消元法、待定系数法是贯穿于本专题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复习好本专题的基本要求。1、关于等差、等比数列⑴等差(比)数列的判定⑵等差、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注意脚码、奇偶项的特点等2、关于一般数列3、关于数列的求和⑴公式法:等差、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及自然数的方幂和公

7、式⑵错位相减法⑶倒序相加法⑷裂(拆)项法4、关于数学归纳法⑴数学归纳法的原理⑵数学归纳法的应用⑶归纳——猜想——证明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