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

ID:19527757

大小:7.68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8-10-03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_第1页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_第2页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_第3页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_第4页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暑期某大学生到海南旅游,曾露宿野外,两周后返校即出现寒战、发热并伴头痛,自以为“感冒”,服速效伤风胶囊、银翘解毒片、青霉素,出汗后退热,未去就诊,第3天出现同样症状。请问该大学生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例:疟原虫MALARIAPARASITE顶复门,孢子虫纲,孢子虫,可寄生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引起的疾病称疟疾(malaria)古代:恶浊之气、瘴气1880年,法国学者Laveran(1907)1898年,英国学者Ross(1902)一、形态与生活史(一)人体内的发育(二)蚊体内的发育1.红细胞外期(e

2、xo-erythrocyticcycle)2.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cycle)裂体增殖,还有配子体的形成有配子生殖,也有孢子增殖人体内按蚊体内48小时滋养体(trophozoite)胞核胞质空泡疟色素小滋养体(环状体)大滋养体薛氏点间日疟原虫环状体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裂殖体(schizont)裂殖子间日疟原虫裂殖体配子体(gametocyte)♀♂间日疟原虫配子体♀♂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蚊体内发育时期雄配子形成卵囊(囊合子)子孢子子孢子肝细胞红外期裂体增殖速发型迟发型裂殖子红细胞红内期

3、裂体增殖配子体出丝现象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卵囊)P.v:9~10dP.f:10~12dP.m:25~28dP.o:16dP.v:8dP.f:6dP.m:11~12dP.o:9dP.v:48hP.f:36~48hP.m:72hP.o:48h四种疟原虫对红细胞的选择性P.v:网织红细胞P.o:网织红细胞P.f:各时期红细胞P.m:衰老红细胞二、致病1.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1)红外期发育时间(2)红内期反复裂体增殖达一定数量P.v:11~25天;6~12月或更长P.f:7~27天;P.m:18~35

4、天P.o:11~16天;85天或更长2、疟疾发作(paroxysm)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所致周期性寒热发作。1)发热阈值:引起疟疾发作的血中最低原虫数。P.v为10~500个/µl,P.f为500~1300个/µl2)原因:内源性和外源性热源质3)典型表现: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4)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3、再燃和复发1)再燃(recrudescence)定义: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疟疾发作。原因:残存少量的红内期疟原虫有关因素:疟原

5、虫发生抗原变异;宿主抵抗力低下;特异性免疫力下降2)复发(relapse)定义: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机制:子孢子休眠学说注意:P.f,P.m只有再燃,无复发再燃与复发的异同相同点:未经蚊媒感染发作停止一段时间后再发作不同点:虫种不同间隔时间长短不同机制不同4、贫血(anemia)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脾吞噬红细胞功能亢进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免疫溶血5、脾肿大机制:疟疾初发患者的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慢性患者是因为脾包膜增厚,组织高度纤维化

6、1)原因:无免疫力而又未及时治疗的P.f患者2)定义:指血中查见疟原虫又排除其它疾病可能性3)表现:外周血高原虫血症;持续高热昏迷;重症贫血;肾功能衰竭;黄疸4)虫种:多见于恶性疟6、凶险型疟疾沉积于脑毛细血管脑型疟(cerebralmalaria)主要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间日疟原虫偶可引发是由于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进入脑部微血管,导致脑毛细血管阻塞及炎症反应,从而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严重贫血、抽搐惊厥、昏睡或昏迷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不恰当均可引起死亡。7、其它类型的疟疾先天性疟疾:经胎盘感染

7、输血疟疾疟疾性肾病:多见于三日疟三、免疫(一)先天抵抗力(naturalresistance)缺乏血型糖蛋白A的人对P.f的敏感性降低Duffy血型阴性的西非黑人对P.v有抵抗力镰状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对P.f抗性缺乏G-6-PD的人对P.f有抵抗力(二)获得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具种、株、期特异性带虫免疫(premunition):与免疫逃避有关体液免疫:IgG、IgM、IgA细胞免疫: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疟疾疫苗:红外期疫苗、红内期疫苗、DNA疫苗四、实验诊断1

8、.病原学诊断:确诊依据(1)厚、薄血膜染色镜检(2)血沉棕黄层定量分析法:橙试剂采血时间:P.f发作初期(环状体)或1周后(配子体);P.v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优缺点:前者检出率高,是后者的15~25倍,但形态有所改变;后者形态完整,但检出率低(3)溶血离心沉淀法:又称浓集湿血片染色法,1滴血+1ml蒸馏水溶液(含万分之二白皂素),离心5min,取沉渣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