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ID:20021078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我与地坛》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分析课文  (1)该课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外国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在前两课的教学中,我已经围绕单元重点教给了学生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那么在这一课里,我将重点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鉴赏散文的能力。  (2)《我与地坛》的特点和价值。《我与地坛》原文一共七部分,近

2、13000字,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的回忆和自省,它不是一篇通常意义上的写景状物的文章,而是融合了作者由于身体的残疾而对人生对产生的独特感悟,在文坛上影响很大。本文节选前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对生命的思考以及获得的人生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以及自己读懂母爱后追悔莫及的心情。  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对生死对人生深刻的思考,语言沉静、深沉而耐人询问。因此,学习本课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一、感受史铁生散文的特色,揣摩恳切、深沉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  二、体验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及对母亲的理解和痛悔。  三、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与亲情教育的渗透。  设计理由:目标的第一、二条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史铁生主要成就在小说上,但其散文也十分精彩,学习本课,不仅仅要品味语言赏析手法,还要学以致用,借鉴到日常写作中,这是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时,我想,教材的编者将这篇文章收入教材,也不一定只是因为文本方面的特点,更多的还有史铁生作为一个残疾作家,其思想和灵魂中有许多光辉点,对当代青少年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兼顾其思想价值,特设计了第三条。  教学重点  理解

4、地坛和母亲在作者生命求索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沉寂的地坛为什么能使作者从悲观轻生的状态中走出来并有所感悟。  2、理解母亲给予作者了哪些人生的启发,以及掌握细节描写在人物刻画中的意义。  设计理由:这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最容易出现障碍的地方。教师必须在学生阅读时给予必要的启示和指导,才能使之弄清楚。  教学方法  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讨论,独立总结。  教师:组织、提示和补充。  设计理由:这样做是因为本课为自读课,同时也是实践新课标的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需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多媒

5、体辅助,以及分发阅读材料。  设计理由  要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课本上的7000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课前印发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者使用投影仪将有关文本投到屏幕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上增加容量,另外还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声音材料,这样可以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一个氛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  陶渊明为自己写过《五柳先生传》,下面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为自己写的简介:史铁生,一九五一年生于北京。七岁上小学,十三岁上中学,初中二年未尽文化革命开始,自此与上学无缘。十八岁时上山下乡运

6、动展开,自愿去陕北农村插队,种一年地,喂两年牛,衣既不丰食且难足,与农民过一样的日子,才见了一个全面的中国。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住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身残志且不坚,几度盼念死神,幸有亲人好友爱护备至,又得幽默大师卓别林指点迷律,方信死是一件最不必急于成的事。二十三岁到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七年。工余自学英语,但口译、笔译均告无门,彻底忘光。又学画彩蛋,终非兴趣所在,半途而废。然后想起了写作。据说不能四处去深入生活者,操此行当无异自取灭亡,虽心中忧恐,一时也就不顾。莽莽撞撞走上写作这条路,算来已近

7、载,虽时感力不从心,但“上贼船容易不贼船难”,况且于生命之河上漂泊,好歹总是要有条船。三十岁上旧病殃及双肾,不能胜任街道工厂的工作,谢职回家。一九七九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一九九八年终致尿毒症,隔日“透析”至今。“透析”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和散文集《记忆与印象》出版。作品多次获奖。现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  设计理由:(1)采用史铁生自选集上自我介绍的文字,这样既算作导入,也是很好的作者简介。(2)这段文字写得颇幽默,可见作者对待命运的从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对

8、生命的思考。  另外,可适当补充史铁生身残志坚的材料,例如:史铁生说: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由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并处理生字词。  3、由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地坛在作者心中有什么样的位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