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ID:20069841

大小:5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上传者:U-991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_第1页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_第2页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_第3页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255035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有利于促进整个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自然湿地、城市湿地是湿地的两大组成部分。近年来,自然湿地不断被人们破坏,必须多角度保护自然湿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湿地建设,这是因为在城市规划中,城市湿地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具有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有利于确保湿地系统的完整。因此,木文作者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基点,客观探讨了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农W、森林共同组成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处于陆地牛.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属于过渡地带,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特点,但乂有着木质上的区别。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己成为国家核心建设项目之一,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至关重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海绵城市”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入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城市大多数地面都被铺上硬质材料,比如,沥青、混凝土,导致地面不透水层大面积覆盖城市地表。而这种固化的城市界面并不具有生命力,不具备“自主呼吸、自然调节”的作用,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不断被破坏,暴风雨来临时,城市人工排水设施很难承受,导致水涝灾害出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生态陷入危机中,而“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方向,成为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就“海绵城市”来说,是指城市犹如海绵,具有很好的弹性,具有孔隙。在“海绵城市”作用下,能够有效吸纳、蓄积、渗透、过滤乃至净化自然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简单来说,“海绵 城市”核心理念是指优化利用自然途径、人工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统筹城市各类水资源,比如,自然降水、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构建全新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整体生态链条中,城市湿地与水体景观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也是城市局部区域集水单元建设的核心内容,必须将苏融入到海绵城市整体水生态循环体系中。二、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1、集水景观设计1.1地面铺装景观在城市湿地中,可以汇聚雨水的景观要素并不.单一,比如,水体、绿地,借助集水景观的优化设计,使其更好地收集、渗透、净化雨水,避免雨水径流、污染物汇聚在下游地区。就传统地面硬质铺装来说,不利于雨水的自然渗透、雨水自然水文循环。设计者要结合场地地点,优化利用透水铺装材料,比如,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碎石,将其铺设到广场、人行道、小荷载道路等。在材料形式组合、色彩方面,设计者可以借助艺术手法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铺装作用,具有较好的集水、渗水作用,还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1.2绿地景观在城市湿地中,乔木、灌木、草都属于绿地景观要素,自然植物环境具有多样化的作用,比如,避免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分,必须多角度保护好城市中的天然绿地。如果需要构建人工绿地,设计者必须多层次分析场地周围开发的具体情况,以道路为例,设计者可以围绕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以景观要求为基点,准确把握尺度、规模,合理设计下凹式绿地,这样一旦雨水进入该类型绿地中,其中的泥沙、垃圾、树叶都会被过滤掉,部分污染物会被植物根系吸附、吸收,而雨水会逐渐汇集渗入地下,可以避免地面汇集大量雨水,减少地表径流,而地下水又能得到补给。对于下凹绿地来说,雨水花园极具魅力,可以根据特点,合理种植不同类型 的植物,促使城市湿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下凹绿地植物的吋候,要全方位分析景观设计客观要求,尽可能采用乡土植物,具奋较强的吸附浄化能力、抗逆性,短吋间内耐涝、耐旱。1.3屋顶景观对于城市湿地来说,建筑物屋顶也具有承接雨水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绿色屋顶层出不穷,就是由绿色植物、防水膜等覆盖成的一种新型屋顶形式,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在下雨的时候,绿色屋顶会吸收部分雨水,还冇一部分会在蒸腾、蒸发作用下,重新冋到大气层中。在设计绿色屋顶的吋候,设计者必须客观分析建筑物屋顶布局、结构等,构建极具特色的屋顶花园,巧妙融入到城市湿地环境中,共同发挥作用,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输水景观设计就输水景观而言,是城市湿地区域内外集水设施、汇水区之间的重要纽带。传统输水设施属于灰色排水设施,比如,暗沟渠、输水管道,可以在最短的吋间内排除雨水,而设计的雨洪管理排水设施远远优于传统输水设施,可以不断减缓雨水径流,在迁移中雨水会不断被净化、渗透。当下,各绿色排水设施被广泛应用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比如,植草沟、生态沟渠。一是:植草沟。在设计植草沟的吋候,设计者必须准确把握规划区自然地形、总体地形,合理布置植被浅沟,做好竖向规划设计工作,保证雨水重力流排水通畅,促使植草沟中的降雨径流流量分配更加均匀,冇效防止坡岸受到严重的冲蚀,将设计的植草沟巧妙融入到周围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其景观效应,在减缓地表径流的基础上,更好地净化、滲透雨水。二是:明渠排水。明渠排水不同于地下管道,自然明渠、人工明渠是其组成要素,在减缓地表径流的吋,确保雨水更好地下渗、蒸发,避免大量雨水汇集在地表,出现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汇水景观设计在排水设施作用下,城市湿地区域、周围城市雨水会汇集到对应的湿地 中,比如,池塘、河流、蓄水池,贮存、过滤雨水是汇水景观的显著功能,还能有效调节区域洪水,维护好生物的多样化。在开发、建设城市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尽可能保护好原生湿度环境,结合湿地特点,构建合理化的水文联系,确保雨水顺利进入湿地。但设计者必须合理设计关于弃流、沉淀等装置,这样在雨水进入湿地之前便能得到很好地预处理,防止湿地被破坏。如果已被人为改造,要尽可能恢复湿地的自然状态,进一步提高雨洪管理效果。三、结语总而言之,设计者必须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分析城市湿地性质、特点,多角度、多层次优化设汁城市湿地景观,绿地景观、屋顶景观、集水景观等,合理处理城市湿地、周边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城市湿地作用,奋效调控雨洪、径流,蓄集、净化雨洪,确保该地区水量平衡,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顺利创造海绵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全面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参考文献:[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2015,06:26-36.[2】孟永刚,王向阳,章茹.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生态经济,2016,04:224-227.[3】许嵩,孔佳雪.湿地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应用分析[」].现代妇女(下旬),2014,07:372.[4】潘志磊.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于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住宅与房地产,2016,21:2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