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ID:20079882

大小:5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上传者:U-991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试析高职院校幵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摘要:随着目前高校学生自杀率、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高校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本文作者试从高校加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期冀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生命教育的有益思路。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实践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一项调查发现,°%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重视生命关怀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生命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加强生命教育原因(一)高职学生的个体特征需要这一时期的高职学生己发展到目前的90后了,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不可避免地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家长过分保护,独立生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减弱;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失利,出于走投无路的心态选择高职院校, 难免失落;不能正确看待失败,认为局考失利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内心压力增大,心理矛盾凸显。(二)社会环境的变化需求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冲突、社会道德失范、价值观念变迁,贫富差距拉大等都会给高职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矛盾,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以空前的态势逼近学生们的生活,和所有大学生一样,消极悲观以至于自杀犯罪等现象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三)从生命教育的目的来看陈英豪指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与理性教育,却忽视知识技能以外的德性、艺术、人文之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生命教育涵养后,知识技能可以成为社会的用处,而不是拿来杀人的工具。”二、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生命教育,高职学校生命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职学生,应根据学生群体的生命特点来安排生命教育的内容。(一)珍惜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命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人生天地 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己。”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相对于天地之悠悠,个体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即使平平安安也不过百年,更何况还有疾病、天灾、人祸、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找到无数的生存理由,而把非理性选择的依据一个个排除,要让大学生体认到生命的珍贵,教育他们要怀有自爱之心,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它。”(二)挫折教育,生命教育要打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看作是例外,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其实痛苦是人生的主旋律。挫折教育应该是教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对前方的“不测风云”要有心理准备,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心怀希望,。教会学生从生活、友谊、爱情、责任中找到战胜挫折的理由和法宝。罗曼•罗兰说过:“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和我们一道流泪,就值得我们为生命受苦。”(三)死亡教育:让学生了解死亡感知生命死亡教育在很多国家是一门课程,但受我国传统文化“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很少有人愿意甚至是忽视对“死”的谈论。高职学院教育中,教科书里没有死亡的概念,这方面的科普知识是少之又少,死亡教育的内容几乎是空白。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认为:“对于人生的绝大多数时光而言,生命是平淡的,这种平淡往往掩饰了生命意义的真实显现。因此对于一个一帆风顺的人而言,只有当他面临死亡、体 验死亡、感知死亡时,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领悟到生命对自己的意义。”三、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开发“思政课”教学潜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课程载体。其实,“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就是指导个体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思政课”课程中蕴涵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题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整理、提炼。(二)结合思政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生存感受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及其价值的自我体验和感性认识。拥有丰富而又深刻的生存感受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直面生活的悲欢离合;生命情感是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珍爱。1、通过组织野外活动,如露营、模拟长征等,增进学生个体对苦难的体验,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乃至全人类的生命。2、邀请“劫后余生”的人谈谈他们的感悟,因为经历过死亡体验的人,才会有更强的对生命的理解和眷恋。 3、要求学生撰写遗书,观看执行死刑的视频等。生命教育如果仅仅把学生和教师限制在精致的课堂里,那么这种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四、结语目前,高职院校对生命教育没有足够的正视,更少将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来研究,要在短时期内看到生命教育的成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从一门课程起步做一些浅尝辄止的尝试,笔者衷心的希望高校能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