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ID:20083825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株洲新兴医院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目的:分析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丙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丙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小陷胸汤治疗。结果:在心电图以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方面,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味小陷胸汤治

2、疗只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关键词】加味小陷胸汤;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严重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疼痛持续时间和程度增加,临床治疗如果不及时、不合理,病情则可能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发现,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1]。我院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做如下汇报。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

3、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纳入标准:满足《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过敏体质患者;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19例、21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3±5.2)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7.9±1.3)年。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女

4、性人数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7.1±5.6)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4±1.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抗凝、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在心绞痛发作时应及时给予硝酸甘汕舌下含服。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吋,给予加味小陷胸汤治疗:药方的组成为:三七粉7.5g(冲服)、黄芪20g,半夏15g,黄连5g,瓜蒌25g,用水煎服,每天1剂。两组患者均给予为期3周

5、吋间的治疗。1.3临床观察指标①心电图改善的判断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的次极量运动试验结果表现为阴性,急性心电图表现为正常则为显效;治疗后后患者的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或者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冋升0.05mV或者T波段平tt变直立则为奋效;治疗后患者的次极量运动试验或者静总心电图没冇改变则为无效。②心绞痛改善的判断标准:治疗后患者的硝酸甘油用量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超过80%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硝酸甘汕用量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减少幅度为50%-80%则为奋效;治疗后患者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幅度小于50%则为无效。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

6、和则为总有效例数。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分析在心电图改善情况方面,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奋效率分别为90.0%和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3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管腔严重狭窄并不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理基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原因

7、。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纤维帽薄、脂质核心大,并且存在剧烈的炎症反位,苏炎症细胞浸润过程中冇人量的细胞因子和巨噬细胞参与。在这个病理基础上引起斑块内出血、斑块溃疡、斑块糜烂、斑块纤维帽发生裂隙、表现上奋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等因素导致。中医学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归属到“心痛”、“胸痹”等范畴[3]。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机定义为“阳微阴弦”。中医学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主要为气虚,标实则为痰瘀互结[4】。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吋的其中一种病机主要为热瘀痰结,痰瘀化热。《素问.气交变大论》指出“岁

8、火太过,少气咳喘,炎暑流行……,甚则胸中痛,胁痛、胁之满,两臂内痛”,火热之邪对津液造成煎熬,进而形成痰,血受热的影响而成瘀。《圣济总录.伤寒统论》指出“毒热内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