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ID:20121096

大小:98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_第1页
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_第2页
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_第3页
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_第4页
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兵器铭文正误一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楚兵器銘文正誤一則(首發)嬴泉摘要:本文對楚兵器新俈戟銘文中長期誤釋的俈字作了辨析,并就與之相關的幾件兵器銘文所牽涉的有關問題作了簡單分析。關鍵詞:新俈戟俈新造新俈戟於1955年在湖北襄陽南漳一帶出土見仲卿(1962)、集成17.11161。,援和胡鑄鸟篆銘文6字(圖一),首二字一般釋作“新弨”,謂為人名見仲卿(1962)、商承祚(1962)、劉彬徽(1995:352)、鄒芙都(2004:80-81)。案:此說實誤。20世紀90年代湖南辰溪縣曾出土一件越式矛(圖二)見張春龍、胡鐵南、向開旺(2004)、新收1373。,銘曰“新俈(造)自司之矛

2、”,張春龍等(2004)謂其銘文為楚系文字。其中“新”、“俈”、“自”及與之對應的新俈戟的三字分別作:新俈矛新俈戟新俈自二者基本雷同。其余文字,二器書寫風格亦頗類似,故二器時代亦應相當。劉彬徽(1995:352)曾謂新俈戟銘文的“新”字為楚特有的字體,此戟應屬楚系。因此,張春龍等的意見是正確的。其中新俈矛的字,與新俈戟之字集成所用新俈戟銘文為摹本,部分筆畫殘闕。,二者實為一字,即“俈”字,在銘文中都用作“造”字俈字在楚系銅器銘文、竹簡文字和璽印中都有見,參見《楚文字編》498頁。。長沙近郊曾經出土有之新郜戈見周世榮(1982、1983)、集成

3、17.11042。,銘作“之新郜(造)”,郜字作,與此二者不同。劉彬徽(1995:352-353)云:,地名,包山楚簡中有楚縣陽,此戈之也可能為楚縣,其地當與陽相距不遠。新造,又見於包山楚簡,為官名,此戈銘的“新造”,也應是楚官名,即縣之新造官。此為縣新造官府所鑄。劉氏的意見是可取的。新俈戟和新俈矛的“新造”亦應作如是解。需要補充的是,曾侯乙墓竹簡的“新造尹”(簡150)應當是目前所見最早關於楚國“新造”的記載。值得注意的是,新俈戟的銘文格式,同新俈矛亦頗類似:新俈戟:新俈(造)自(命)弗(鉘)(戟)新俈矛:新俈(造)自司之矛鄒芙都(2004

4、:80)云,“命”,有作“命名”解,據銘文體例,當以“作”字解為宜。案:此說不確。“命”字在戟銘中的位置和作用與矛銘中的“司”字是完全相同的。《說文·卷二·口部》:“命,使也。”在此可能有“用”義。《說文·卷九·司部》:“司,臣司事於外者。”《玉篇》:“主也。”“司”在此亦當有“用”義。戟和矛可能就是該二地新造官所自用之器。2008年9月26日初稿,10月6日改作。圖一新俈戟圖二新俈矛主要參考文獻L劉彬徽1995《楚系青銅器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S商承祚1962〈《新弨戈》釋文〉,《文物》,1962(11),58。Z張春龍、胡鐵南、向

5、開旺2004〈湖南出土的兩件東周銅器銘文考釋〉,《中國歷史文物》,2004(5),33-3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1994編《殷周金文集成》(1-18冊),北京︰中華書局。周世榮1982〈湖南楚墓出土古文字叢考〉,《湖南考古輯刊》第一輯,長沙:嶽麓書社。1983〈湖南出土戰國以前青銅器銘文考〉,載《古文字研究》第十輯,243-280頁,北京:中華書局。鄒芙都2004《楚系銘文綜合研究》,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指導教師:彭裕商)。仲卿1962〈襄陽專區發現的兩件銅器〉,《文物》,1962(11),64-65。本文

6、收稿日期為2008年10月7日本文發佈日期為2008年10月8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