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梧调和脾胃的临床运用

陈茂梧调和脾胃的临床运用

ID:20137238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陈茂梧调和脾胃的临床运用_第1页
陈茂梧调和脾胃的临床运用_第2页
陈茂梧调和脾胃的临床运用_第3页
陈茂梧调和脾胃的临床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陈茂梧调和脾胃的临床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陈茂梧脾胃升降理论的临床运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胡贵荣陈茂梧(1926~1994)江西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学术上崇奉仲景学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多年,擅长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对中医脾胃学说研究卓有成效。我随先师学习十余年,对其运用脾胃升降理论及调和脾胃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印象颇深。现将恩师调和脾胃升降理论及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辛开苦降法陈老特别重视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他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是伴随着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现象。陈老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如上腹胀痛、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2、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喜欢用六君子汤;胃失和降则见恶心、呕吐,脾不升清而腹泻肠鸣,上下不能交通则见上热下寒证,用辛开苦降法。陈老用二句话进行了概括:“寒热互用和阴阳,苦辛共用调升降”。[1]陈老在临床中擅用三个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上腹痛而反酸者用半夏泻心汤,上腹痛而嗳气者用甘草泻心汤,上腹痛而伴肠鸣下痢者用生姜泻心汤。对于胃病寒热夹杂呕吐者陈老用用六句话进行了概括:食后即吐有三方,临床辨证分热凉,寒症吴萸疗效好,热证大黄甘草汤,寒热夹杂如何治,干姜芩连人参汤。总之陈老在治疗胃

3、病时,主张“通则不痛”的原则以理气和胃通降为主,依病因不同辨证施治。因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痛多与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有关。由于胃为腑,泻而不藏,以通为顺,所以对食滞热结所引起的胃痛,陈老临床都采用辛开苦降的治法,往往收效明显。2.疏肝理气和胃法陈老认为肝失条达,肝气横逆,胃气不降,气机失调,以致肝胃不和,而胃痛。在治疗时,陈老常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加砂仁、藿香、鸡内金、谷麦芽等;使肝舒脾运,胃和气顺,每获显效。胃阴不足,不思饮食,胃中嘈杂,口干而饮不多,大便干结,舌中间

4、老降,常用益胃养阴法,如益胃汤或沙参麦冬汤加金叉石斛、玉竹、梨汁等。陈老认为胃气不开,饮食则不能进,自然药物“补剂”更难接受,如果免强服之,不但不能达到补脾的作用,相反会使胃气更加闭塞。在调和脾胃及肝脾方面陈老崇尚张海峰教授提出的补脾先开胃思想,[2]张海峰教授说:“胃要有所纳,脾才能有所化”。3.脾胃升降用药异同法(1) 补脾养胃,甘味为主。 甘味属土,为脾胃所主,甘味药既能入脾亦可入胃,是脾胃用药的相同之处。甘味药有甘温(热)、甘寒(凉)与甘淡之分。甘温热者,补气助阳,脾胃气虚宜之;甘寒凉者,

5、养阴清热,脾胃阴虚宜之;甘淡者,补脾渗湿,脾虚湿困宜之。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其气主升,脾病多湿而其气易陷,治脾当宜甘温热、甘淡之品,补脾益气以助其升,温燥渗湿以助其运。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其气主降,胃病多燥而其气易逆,治胃当以甘寒凉之品,清燥润通以助其降。(2) 辛甘入脾,辛苦入胃。 辛甘入脾,辛苦入胃用药理论,是针对脾胃不同病理特点而提出的。辛与甘相合,主升主散故入脾。辛与苦相得,主降主通故入胃。脾为阴土体阴而用阳。病则水湿壅盛而阳气易亏,阳气亏虚则其气不升甚则下陷。辛甘之药性多温燥,有补脾益气

6、、升阳举陷之功效,故主入于脾。胃气主降,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病则气失通降。辛苦之品,具通降胃气之功效,故入胃为主。辛苦之药有性温性寒之不同,性寒者又分辛寒和苦寒两类。针对胃为燥土,病多燥热亢盛之特点,辛苦性寒之要为必用之品,如石膏、大黄、黄连、枳实等。因其气味略异,功用也不尽相同。(3)治脾当升,治胃宜降。治脾当用温升,但亦需佐以降胃。从病机而论,脾虚运化无力,易积湿生浊,脾湿郁滞常影响到胃而致胃气不降受纳失常。降胃常选辛苦通降之品,虽与甘温升脾之药性味相反,但同奏祛湿化浊、恢复脾运之功,有异曲同

7、工之效。具体应用可在益气升脾方药中,少佐顺降开泄之半夏、陈皮、枳实之类,疏通湿浊之壅塞,迅利脾气之运行。4.病案举例(1)患者,男,39岁,2013年6月5日初诊。吐酸及胃脘部隐痛半年余,曾在某医院做胃镜检查,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因过食辛辣油腻食物而吐酸,胃脘痞满、隐痛加重,并有烧灼感,口干苦,纳差,大便溏,小便黄,舌红,苔黄厚干,脉滑数。辨为胃肠郁热,中焦痞塞,气机升降失常。予半夏泻心汤化裁:太子参10g,黄连6g,黄芩12g,法半夏10g,吴茱萸3g,煅瓦楞子15g,枳壳10g,竹茹10g,

8、炮姜5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日1剂。6月12日复诊,述药后矢气较多,脘痞隐痛及吐酸等症减轻,胃脘部有如释重负感,苔渐薄,舌淡红,脉细数。药已见效,守方继服十余剂,诸症基本消失,1年后随访未复发。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本例患者素有吐酸病史,加上过食辛辣油腻食物,损伤中气,导致中焦痞塞,气机升降失常。药用半夏、炮姜、吴茱萸辛以消痞止痛,黄芩、黄连苦降泄热,枳壳、竹茹、煅瓦楞子和胃制酸,太子参、炙甘草益气养胃。半夏泻心汤为汉代医祖张仲景所创制,首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