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文档美化

project文档美化

ID:20367581

大小:4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0

project文档美化_第1页
project文档美化_第2页
project文档美化_第3页
project文档美化_第4页
project文档美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project文档美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蔡元培的大学师资观及其时代意蕴作者:况桂香蔡元培的大学师资观及其时代意蕴目录一、理念与制度:蔡元培大学师资观互为犄角的两个维度1(一)大学理想与教授治校:师资队伍主体作用的发挥1(二)“兼容并包”与教师聘任:师资队伍的任职条件2(三)“中西交通”与教师培养:师资队伍的在职培养3二、蔡元培大学师资观体系的时代意蕴4(一)从关乎大学生存发展的角度重视师资建设4(二)从大学理念的源头出发“把脉”大学的师资制度设计4(三)从大学的真正需求出发选任师资4(四)从大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出发加强师资培养4三、余论:中国现代大学从理念到制度的变革511第11页共

2、11页蔡元培的大学师资观及其时代意蕴作者:况桂香【文章日期】2010-03-01【作者】刘畅【作者简介】刘畅(1974-),男,重庆人,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四川成都610031【内容提要】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蔡元培所秉持的大学师资理念与其在师资管理方面的制度实践这两个互为表里的角度,探讨其大学师资观中的三大关系——大学理想与教授治校的关系、“兼容并包”与教师聘任的关系、“中西交通”与教师培养的关系,从而使我们有可能加以继承、借鉴其中的合理部分,为现今中国大学的

3、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摘要题】史海探索【关键词】蔡元培/教授治校/教师聘任/教师培养【正文】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742(2010)04-0087-06与蔡元培同时代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这样评价蔡元培:“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的确,有“北大之父”美誉的蔡元培,其大学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执掌下的北京大

4、学,不仅是中国近代大学发展与学术独立进程的缩影,而且是引领当时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发展的精神高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读。本文试图从蔡元培所秉持的大学师资理念与其在师资管理方面的制度实践两个互为表里的角度,探讨在中国近代大学发展中被忽视的某些经验,为现今中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启示。一、理念与制度:蔡元培大学师资观互为犄角的两个维度11第11页共11页蔡元培的大学师资观及其时代意蕴作者:况桂香(一)大学理想与教授治校:师资队伍主体作用的发挥蔡元培执掌北大伊始,最先思考的就是他心中的大学理想——把北大改革和建设成为什

5、么样的大学。他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开宗明义提出其大学理想构架的初步轮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72显然,蔡元培心目中的大学,学问是大学这一载体承载的第一要务,“研究高深的学问”则体现了学术的神圣所在。不仅学术神圣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中心,学术救国也始终牢牢占据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他清晰地认识到了学术的根本任务和最大功能是创造和发展文化,并认为“教育家最重要的责任,就在于创造文化。”[1]350于是,蔡元培也把创造和发展文化的希望寄托给了大学这一载体。他在北大20周年纪念会上说:“本校二十年之历史,仅及柏林大学五

6、分之一,莱比锡大学二十五分之一,苟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之平行发展?”[1]1111919年7月23日,他还说:“自今之后,愿与诸君共同尽瘁学术,使学术为最高文化中心,定吾国文明前途百年大计。”[1]230-231由此可知,蔡元培想以改革为契机,借鉴德国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大陆派”办学思想,把北大改造和建设成为“能与彼国之柏林大学相媲美”的中国最高科学研究和教育中心——我们称之为“精英型”的大学理想模式。如何实现其大学理想?蔡元培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革新观念,确立“大学为研究高深学问之机关”的全新理念,而要做到这一点,“止有聘请积学与热心的教员

7、着手”。这就基本确定了教师,尤其是教授在北大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蔡元培认为:“北大校务,以诸教授为中心,”[1]469“以专门学者为本校主体,”11第11页共11页蔡元培的大学师资观及其时代意蕴作者:况桂香[1]450确保教师主体地位、中心作用的制度保障就是采用“教授治校”之体制。所谓的“教授治校”是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的发现:“德国革命以前是很专制的,但他的大学是极端的平民主义;他的校长与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举的。”[1]232鉴于此,他提出应以德国大学为模范,在北大实行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早在民国元年,他在担任

8、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亲手起草的《大学令》中,就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做了明晰的规定。任北大校长后,他便着手推行其主张,分步建立起“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