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ID:20379066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9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_第1页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_第2页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_第3页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_第4页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二课时)  此篇“孔雀东南飞”高一语文教案由黄小名名师工作室学员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

2、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  [教学过程]:  一、从诗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兰芝和仲卿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3、。  探究问题:  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  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  2.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个指代什么?3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  “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

4、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二、抓住诗歌所叙兰芝和仲卿人生命运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来理解“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悲剧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这一悲剧意义的理解。  探究问题:  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

5、“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

6、与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  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  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

7、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5.研习“高潮”部分?  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