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

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

ID:20439064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9

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_第1页
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_第2页
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_第3页
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忧思篇然而在这一课堂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其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学校的学情所暴露的问题也渐渐出现。一、导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1.导学案问题化。语文导学案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导学案问题化。导学案不杜绝问题,但如果象其他科目一样,单纯题目的罗列,就成了课堂练习题或学生预习题,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2.导学案简单化。导学案问题化引起的一个问题是导学案简单化。单纯问题的罗列,违反了导学案的固有规律,抹煞了导学案的本来面目。3.思维训练浮泛化。导学案问题化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思维训练浮泛化,它直接影响了导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

2、攻”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二、课前预习导读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科目的导学案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粗制滥造的现象,导学案中的题目量多,难度值偏大,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加上一些不自觉学生本身的惰性,学生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导学案抄袭严重。三、课堂探究导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不强,更多的是“各自为政”,因而在课堂上所提的很多问题不具典型性,甚至是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策略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大量学习、观摩了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对一些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后,对于“导学式”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利用

3、“导学案”进行有效导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导学案的科学编写是有效导学的前提导学案的关键就在于“导”与“学”二字,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老师“导”的顺畅,学生“学”得轻松。那么导学案的编写就应该力保科学、有效。我们研究小组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1.导学案应注意“导”的顺畅。(1)编写关键之一在于导学案导学实施程序的顺畅。因此我们研究小组觉得,搞好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程序的优化。语文导学案的内容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问题探究、当堂练习和达标测试、课堂质疑、课后小结等。其中,要特别注意:学法指导应该结合学生喜欢“规律化

4、”的思维记忆习惯,把握和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问题探究应该由浅入深,有指导性和启发性。(2)编写的关键之二在于导学案备课实施程序的顺畅。①个人钻研教材。教师利用各种资料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写出教案或教学思路。②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个人的备课优势,共同商讨,取长补短。完成下列内容:A.排查知识点,确定重难点B.制定学习总目标及课时操作子目标C.商讨授课思路,确定课堂结构模式D.筛选、拟定自测题及达标题③根据集体讨论结果,主编人员编写导学案,并打印。④个人确定导学案使用方法。根据本班实际可以对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

5、2.导学案应让学生“学”得轻松。导学案导学中应注意习题的分层、分类,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训练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要求较高的内容都打上记号,对基础差的同学不作要求,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导学的基础1.对学生要要求明确,让他们坚持原则。在导学案中跟学生明确要求,哪些题目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哪些题目可以根据自身层次需求讨论完成,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并告诉学生发现作业雷同的处置办法。这个阶段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

6、题的阶段,也是“导学式”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学校在“导学式”课堂的实施模式中,建议采用“10+35”的模式,课堂的前段10分钟让学生进行组间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课堂的后段35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和批改导学案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导学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新发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其间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课堂讲解。这种课堂模式看起来很理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研究小组发现课堂前段10分钟的问题展示很多是形同虚设。我们研究小组通过多节课堂

7、的观摩,觉得课堂前段10分钟的问题展示可以换为这种形式:让学生将这些问题写在导学案中,教师在批改导学案时,边批改边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包括记录提问题的小组),而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探究导学的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一下几点:1.合理掌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⑴当需要突出重点、难点时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而组织课堂讨论则是突出重点、难点的方法之一。因此对于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或与难点、重点关系较为密切的问题,当学生认识模糊,持不同意见时可以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教材的重点、难点。  

8、⑵当学生的认知模糊时对于教材中容易混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