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ID:2046978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1页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2页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3页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4页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考点一、反应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反应热通常是指。反应热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2.反应热表示方法(1)当形成生成物分子释放的能量大与拆开反应物分子所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使反应本身能量,规定放热反应△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放热反应。(2)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能量,规定吸热反应△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H=。4.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

2、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中学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吸热反应有二、燃烧热和中和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和中和热等。1.燃烧热是指。燃烧热的单位是。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H→;S→。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C8H18(1)+25/2O2(g)→8CO2(g)+9H2O(l);△H=-5518KJ/mol  则C8H18的燃烧热为       。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放)=n(可燃物)×△Hc,式中的Q(放)为

3、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可燃物)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c为可燃物的燃烧热。2.中和热是指。中和热的表示方法:。注意:(1)中和热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包括在中和热内。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能量变化(1)△H(2)不同点反应条件(3)(4)标准(5)(6)对产物的要求(7)(8)一、热化学方程式1.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

4、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要注明,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在25℃、101325Pa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2)需注明△H的“+”与“-”。“+”表示,“-”表示。(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表示,I表示,s。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5)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5、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反应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即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一、化石燃料和新能源开发一般将等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有较大的储量,目前看来,可提供人类使用几百年时间,但化石燃料是一种的资源。所以必须重视开发新能源。新能源主要是等。重难点1.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反应前总能量为E1,反应后总能量为E2。⑴若E1>E2,反应体系

6、的总能量(升高、降低)①,为(吸热、放热)②反应,其原因是③。⑵若E1

7、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3.把小试管小心的放入盛有碳酸饮料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片镁片,再用滴管滴加盐酸于试管中。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时(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3)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4)由实验推知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大于、小于、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4.有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摩尔水蒸气放热241.8千焦,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克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千焦,则反应H2(g)+1/2O2(g)=H2O(l)的△H=kJ/mol,氢气的燃烧

8、热为kJ/mol。10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105kJ。试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1mol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4kJ热量,则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释放出的热量为kJ。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又知1mol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4kJ热量,则11.2L标准状况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