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

ID:20490759

大小:169.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12

教育学第九章_第1页
教育学第九章_第2页
教育学第九章_第3页
教育学第九章_第4页
教育学第九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九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德育本章要点德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德育过程的结构、矛盾和规律;德育模式及其运用。一、德育的概念:社会要求、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吗?二、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三、德育的性质: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四、德育的意义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可塑性强但辨别能力弱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智体美全面

2、发展五、德育目标1、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工作的出发点2、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3、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文明习惯养成;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国情;民主法制4、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5、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六、德育内容1、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

3、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2、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政治教育.ppt思想教育思想教育.ppt道德教育道德教育.ppt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ppt七、德育过程1、概念:施教传道+受教修养;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内化)2、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德育过程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品德形成过程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教育者的德育活动应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3、德育过程的结构 (要素组合方式)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社会代

4、表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对象;主体性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德育方法:活动方式(手段、方法)的总和4、德育过程的矛盾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5、德育过程的规律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八、德育原则1、概念: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

5、则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九、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学的教育性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十、德育方法1、概念:施教传道方式+受教修养方式2、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摆事实、讲道理榜样法:选模范、树典型锻炼法:亲实践、勤坚持陶冶法:创情境、受感染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重表扬、恰批评十一、德育模式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等的组合方式。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认知模式(知)、体谅模式(情)、社会模仿模式(行)。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实践力?认知模式【瑞士】皮

6、亚杰:理论建构【美】科尔伯格:实践操作的德育模式关注重心: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阶段和顺序德育目的: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德育方法:两难困境法、道德冲突情境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判断发展理论)科尔伯格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论述道德发展,强调: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道德判断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作用。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问题(共编制了九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

7、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药剂师拒绝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种方法是科尔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研究中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道德两难问题.doc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逻辑推理局限于具体直

8、觉,在具体经验和观察中进行学习。阶段1:他治道德社会视角:自我中心的世界观,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