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

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

ID:20578345

大小:1.11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13

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_第1页
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_第2页
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_第3页
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_第4页
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NA sanger测序法原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NA测序技术覃振东复旦大学生物技术中心DNA测序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dATPdTTPdCTPdGTP)。这些碱基沿着DNA长链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组成遗传密码,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测序分析能够为基因DNA序列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信息,它可以比较全面地描述基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测定未知序列研究基因组多样性确定重组DNA的方向与结构对突变进行定位和鉴定DNA测序的发展历程(1)经典DNA测序技术70年代末,Maxam和Gilbert发明化学法、Sanger发明双脱氧终止法手动测序(同位素标记)80年代中期,出现自动测序仪(应用Sanger双脱氧终止法原理)

2、、荧光代替同位素,采用计算机图象识别90年代中期,测序仪重大改进、集束化的毛细管电泳代替凝胶电泳2001年完成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全部采用基于Sanger双脱氧原理的自动化毛细管测序。DNA测序的发展历程(2)新测序方法杂交测序法质谱法单分子测序法原子探针显微镜测序法流式细胞仪测序法大规模平行实测法、DNA芯片法边合成边测序法(二代测序)Maxam-Gilbert化学法测序基本原理是用化学试剂处理具有末端放射性标记的DNA片段,造成碱基的特异性切割并产生一组具有不同长度的DNA链降解产物,经凝胶电泳分离和放射自显影之后,可直接读出待测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Sang

3、er双末端终止法测序1977年,英国人FrederickSanger创建了双脱氧链末端合成终止法(chainterminationmethod),简称Sanger法、双脱氧法或酶法。他发现如果在DNA复制过程中掺入ddNTP,就会产生一系列末端终止的DNA链,并FrederickSanger:1980年能通过电泳按长度分辨。不同因发明测序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末端终止DNA链的长度是由掺入到新合成链上随机位置的ddNTP决定的。Sanger双末端终止法测序基本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以待测单链DNA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设立四种相互独立的测序反应体系,在每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

4、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i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ddNTP)作为链延伸终止剂。在测序引物引导下,按照碱基配对原则,每个反应体系中合成一系列长短不一的引物延伸链,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检测后,从凝胶底部到顶部按5′→3′方向读出新合成链序列,由此推知待测模板链的序列。DNA复制是指遗传物质的传代,以母链DNA为模板合成子链DNA的过程。ATATGCGCGCGCTATAATATCGCGTATAGCGCCGCGCGCGCGCGATATATCGCGCGTATATAGCGCGCGCGCGCDNA复制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形

5、成3,5-磷酸二酯键延长DNA链双脱氧链终止法的测序基础是以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为测序反应的链终止剂。链终止原理Sanger双末端终止法测序流程在4组相互独立的测序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四种不同ddNTP,其余成分相同。调整每个测序反应中dNTP与ddNTP的比例,使引物的延伸在对应于待测模板DNA每个可能掺入的位置都有可能发生终止。产生4组分别终止于互补链3′末端的每一个A、G、C和T位置上的一系列长度的核苷酸链。通过高分辨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检测,直接读出新合成DNA链的序列。ddNTP一种特殊核苷酸,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因为它与普通dNTP不

6、同,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示意图Sanger双末端终止法测序待测模板1.单链模板DNASanger法使用的经典测序反应是将待测DNA片段克隆于M13mp载体中,得到单链的DNA模板,再按Sanger法进行测序。2.双链模板DNA将待测的DNA片断克隆到质粒载体上,得到含待测DNA克隆片断的双链质粒,通过碱变性处理,再与寡核苷酸引物序列一起退火,然后按Sanger法进行测序。PCR产物Sanger双末端终止法测序引物在DNA聚合酶催化的测序反应中需要测序引物。不论是单链DNA模板,还是双链DNA模

7、板,都可通过使用克隆位点两侧的载体序列互补的“通用”引物。通用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个核苷酸。如果是PCR产物直接测序,也可以用一端的PCR引物Sanger双末端终止法测序测序酶(sequenase)测序酶是一种经过修饰的T7噬菌体DNA聚合酶,消除了3′→5′外切酶活性。该酶活性非常稳定,具有很高的链延伸能力和极快的聚合反应速度,是测定较长DNA的首选酶。Sanger双末端终止法测序测序产物的凝胶电泳及识读能否将测序反应中产生的各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进行有效分离是序列分析成败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