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

ID:20856487

大小:1.2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17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_第1页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_第2页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_第3页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_第4页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第25章 肝脏的生物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章肝脏的生物化学肝脏是多种物质代谢的中枢具有生物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胆汁酸)排泄作用(胆红素)肝脏生物化学功能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形态密切相关1.具有双重血液功能:肝动脉,门静脉2.具有丰富的血窦:小分子,大分子,胶体颗粒都可通过血窦壁和血液进行交换。3.具有发达的亚细胞结构和丰富的酶含量: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微粒及溶酶体4.具有两条输出通路:一条是肝静脉与体循环相连,另一条是胆道循环。第一节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脏是

2、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当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利用血糖合成糖原(肝糖原约占肝重的5%)。过多的糖则可在肝脏转变为脂肪以及加速磷酸戊糖循环等,从而降低血糖,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相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加强,生成葡萄糖送入血中,调节血糖浓度,使之不致过低。因此,严重肝病时,易出现空腹血糖降低,主要由于肝糖原贮存减少以及糖异生作用障碍的缘故。临床上,可通过耐量试验(主要是半乳糖耐量试验)及测定血中乳酸含量来观察肝脏糖原生成及糖异生是否正常。临床上可通过糖耐量实验,特别是半乳糖耐量实验和血乳酸含量测定观察肝脏糖原生成及糖异生是否正常。肝脏在脂类代

3、谢中的作用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以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一)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肝分泌胆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胆汁酸盐是胆固醇在肝内的转变产物,它可乳化脂类、促进脂类的吸收。肝损伤时,肝细胞分泌胆汁的能力下降;胆道阻塞时,胆汁排出障碍,在这些情况下均可出现脂类的消化、吸收不良,产生厌油腻及脂肪泻等临床症状。(二)肝脏是脂肪分解、合成和改造的主要场所肝内脂肪酸的β氧化甚为活跃,也是酮体生成的主要场所,肝生成酮体但不能氧化利用酮体,必须由血液运到肝外其它组织才能进一步氧化分解。(三)肝脏是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还是人体中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器官。肝

4、合成的胆固醇占全身合成胆固醇总量的80%以上,是血浆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此外,肝还合成并分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使血液中胆固醇转化胆固醇酯。肝功能损伤,不仅影响胆固醇的合成,而且影响LCAT的生成,故除可出现血浆胆固醇下降外,血浆胆固醇酯的降低往往出现更早,更明显。(四)肝脏是合成磷脂、脂蛋白的主要场所肝不仅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同时还是降解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器官,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肝内输出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磷脂合成障碍将会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肝内蛋白质的代谢极为活跃,肝脏除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

5、外,还合成多种分泌蛋白质。如血浆蛋白中,除γ-珠蛋白外,白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脂蛋白所含的多种载脂蛋白(ApoA,ApoB,C.E)等均在肝脏合成。故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常出现水肿及血液凝固机能障碍。肝脏在血浆蛋白质分解代谢中亦起重要作用。肝细胞表面有特异性受体可识别某些血浆蛋白质(如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经胞饮作用吞入肝细胞,被溶酶体水解酶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可在肝脏进一步分解。肝脏还具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即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有毒的氨通过鸟氨酸循环的特殊酶系合成尿素以解氨毒。肝功能受损时血氨过高可使CNS中毒,导致功能障碍发生肝性昏迷。肝脏在

6、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维生素的贮存、吸收、运输、改造和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肝脏是体内含维生素较多的器官。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D、K、B2、PP、B6、B12等在体内主要贮存于肝脏。其中,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占体内总量的95%。因此,维生素A缺乏形成夜盲症时,动物肝脏有较好疗效。肝脏直接参与多种维生素的合成转化。如:β-胡罗卜素→维生素A1,维生素D3→25-(OH)D3,维生素B2→FAD,维生素PP(尼克酰胺)→NAD+及NADP+,泛酸→辅酶A;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以及维生素B1→TPP等,对机体内的物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激素的

7、灭活: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脏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其活性。例:雌激素、醛固酮在肝内葡萄糖或硫酸结合致灭活抗利尿激素在肝内经水解灭活第二节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机体将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或水溶性,使其容易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类型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将物质顺利排出体外有些物质经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须与某些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为第二相反应第一相反应一.氧化反应1.加单氧酶系存在:肝、肾上腺的微粒体反应:RH+O2+NADPH+H+ →ROH+NADP++H2O辅酶:

8、CytP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