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上皮下肿瘤

胃肠道上皮下肿瘤

ID:20883071

大小:2.3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17

胃肠道上皮下肿瘤_第1页
胃肠道上皮下肿瘤_第2页
胃肠道上皮下肿瘤_第3页
胃肠道上皮下肿瘤_第4页
胃肠道上皮下肿瘤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上皮下肿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胃肠道上皮下富血供肿瘤及鉴别汇报人:朱海滨2011-03-16引言上皮下肿块(subepithelialmass):以前称为粘膜下肿块(submucosalmass),定义为表面被覆正常形态粘膜的肿块。分类:肿块不一定仅来源于粘膜下(壁内型),也可来源于其他胃肠道各层,或一些正常或异常腹腔内结构(壁外型)。临床症状大多数上皮下肿块无临床症状,是在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中偶然发现。病灶较大或溃疡形成时可引起腹痛、胃肠道出血或梗阻症状。影像学检查选择内镜及内镜超声:分层、定位;小病灶显示。CT及MRI:不能区分胃肠道壁层次价值受限;有助于

2、了解肿瘤血供、肿块病灶的发生部位、显示整体病变的全貌,并确定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女性,51岁,十二指肠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伴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a)增强CT影像示十二指肠内侧一3cm大小、边界清楚的血供丰富的肿块(箭)伴中央坏死。(b)内镜超声影像示低回声信号肿块,伴中央无回声囊性改变(星),其表现类似于图a。病理结果证实为一转移淋巴结。(c)内镜超声影像示另一处病灶,其表现为1cm大小,边界清楚的低回声信号上皮下肿块(星),其源于十二指肠第二层;这一肿块在CT上无法探测到。病理学证实其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壁内型:趋向于以

3、三种形态的生长模式:A:腔内生长型;B:腔外生长型;C:混合型(形态呈哑铃状)。壁外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发生于阑尾,其次为小肠、直肠、结肠及胃;可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引发典型的类癌综合症(如皮肤潮红及腹泻);类癌综合症一般不发生于无肝转移的患者,比率不到10%;病理学特点: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不典型类癌瘤),因可存在转移而侵袭较强;分化程度差的神经内分泌癌,其为高度恶性,预后不良。转移的风险与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发生的主要部位为淋巴结。女性,69岁,胃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a)动脉期增强C

4、T影像示一1.2cm富血管壁内肿块(箭),病灶位于胃小弯;然而该影像并未完好地显示肿瘤被覆完整的粘膜。 (b)增强CT影像门静脉期示增强较前a中较度减低;动脉期最明显,而在门静脉脉期及平衡期则随之下降,这同大多数血供丰富的肿瘤表现相类似与胃间质瘤鉴别困难。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且可发生透壁扩散以及转移至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转移灶可增大,甚至形成肠系膜肿块,后者的大小常可超过原发病灶的大小,可伴有纤维变性和结缔组织生成“放射状改变”。70%以上的肠系膜肿块含有钙化成份。30%的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多中心性生长,故整体肠道需要仔细

5、探查是否还有其他肿瘤存在。男性,66岁,小肠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增强CT冠状面重建影像示:针芒状肠系膜肿块(箭),伴有少量的钙化。注意邻近小肠袢同心圆状肠壁增厚伴轻度强化(箭头),此征象表明缺血存在。女性,60岁,十二指肠及空肠的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癌伴多发性肝转移。(a)动脉期增强CT影像示:强化的多发性肝肿块,伴囊性改变(星)及血供丰富的十二指肠腔内肿块(箭)。(b)动脉期增强CT影像于衔接a图平面下方层面示:另一处血供丰富的腔内生长肿块,位于近端空肠(箭)。注意血供丰富的肝转移(星)。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间质Cajal细胞(消化道的起

6、博细胞)GIST通常发生于GI壁固有肌层,多发生于胃(占60%~70%)、小肠(占30%),偶见直肠、食管、结肠及阑尾。偶尔的情况下,GIST肿瘤发生于GI道外,如发生于肠系膜或网膜。原发GIST多呈单发基于肿瘤大小、扩散状态及有丝分裂相存在比率建立了GIST的分期标准。直径小于3cm的小肿瘤很少具有侵袭性,典型的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均质、软组织衰减伴不同程度的强化。增强CT影像中见一个血供丰富的壁内粘膜下肿块,其直径大于3cm时,该肿块的鉴别诊断应首先考虑GIST。少数情况下见钙化。恶性GIST一般转移至肝脏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外转移少

7、见。右图:女性,62岁,空肠GIST伴肠套叠。增强CT扫描冠状位重建影像示一空肠-空肠套叠,继发于空肠部位一1.5cm大小、边界清楚、均匀增强、息肉状肿块(箭)。左图:男性,59岁,胃恶性GIST伴肝转移。增强CT冠状位重建影像示胃大弯处一巨大分叶状、外生型肿块(箭)伴不均匀强化及中央坏死。注意肝转移(箭头)伴中央坏死及周围环状强化。血管球瘤血管球瘤大多发生于胃,尤其是胃窦部,直径通常小于3cm。CT平扫部分可见粘膜溃疡及瘤体内细小钙化斑。增强表现: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瘤体周围结节性或均匀性显著增强,增强一直延续至延迟期。女性,56岁,胃血管球瘤。

8、(a)动脉期增强CT影像示胃窦部一2.5cm大小、边界清楚、向腔内及腔外生长的粘膜下肿块(箭)伴均匀显著增强。注意肝血管瘤(星)(b)肝静脉期增强C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