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

ID:20883767

大小:9.09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17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_第1页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_第2页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_第3页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_第4页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的防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手足口病的防控济南市儿童保健所宋风玲2008年5月一、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婴幼儿发病为主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迟缓性麻痹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的预后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绝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病原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

2、0多种,主要为小RNA病毒科,以以下2种最常见: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病毒特性该类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该类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二、各地流行情况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

3、报道该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我国于1981年由上海首次报告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省内流行情况2000年5~8月招远市发生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2003年泰安发生手足口

4、病疫情;2007年临沂、枣庄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三、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

5、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三、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出生的新生儿,无免疫力,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手足口病分

6、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病集聚发病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四、致病机理肠道病毒经口侵入机体后,先在咽喉部扁桃体和肠道下段上皮细胞、肠系膜淋巴结内增殖,90%以上病毒感染后,由于机体免疫力较强,病毒仅限于肠道,不进入血流,不出现症状或只有轻微发热、咽喉痛、腹部不适等,表现为隐性

7、感染或轻症感染。只有少数感染者,病毒可入血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随血流病毒扩散至带有相应受体靶组织中进一步增殖后,大量病毒再度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随即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五、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但亦有高热者。皮疹特征:四个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个不像:疹子不

8、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多如黄豆大小,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臀部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手部皮疹口腔上腭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