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讲解课件

雅舍小品讲解课件

ID:20945361

大小:67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8

雅舍小品讲解课件_第1页
雅舍小品讲解课件_第2页
雅舍小品讲解课件_第3页
雅舍小品讲解课件_第4页
雅舍小品讲解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雅舍小品讲解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讲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主讲人:杨若虹梁实秋:《雅舍》梁实秋生平一、《雅舍小品》的创作梁实秋从1927年开始写散文,当时他在上海参加《时事新报·青光》的编辑工作,经常以秋郎的笔名在上面发表小品杂文,共百余篇,大多取材于都市生活的吉光片羽,诸如“生病与吃药”、“花钱与受气”、“旅行”、“跳舞”、“戒烟”、“剪发”等等。其中47篇结集为《骂人的艺术》,1927年10月由新月书店出版。这是梁实秋的第一本杂文集,有英国随笔雍容幽默的流风余韵。一、《雅舍小品》的创作1940年11月梁应邀为重庆《星期评论》周刊撰“雅舍小品”专栏,获得意外的成功。总之,梁散文创作是从40年代正式起步的,他作

2、为散文大家的历史地位也是由《雅舍小品》奠基的。一、《雅舍小品》的创作梁实秋小时亲炙故都风情,身经兵乱之灾;年轻时幸逢“五四”新潮,眼界大开,个性高扬,又飘洋过海,游学美国,领略异域风物,饱尝离愁别绪;回国后涉足社会,南来北往,看够了世事变幻,尝遍了人生五味,见识日增,年事渐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年,春华消褪,秋思老成,委实能够“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了。中年时代的梁实秋,可说是才学识兼备,积累丰富,修炼到家,不鸣则已,一鸣自能惊人。其学养、阅历、性情、气度,就充分体现在《雅舍小品》之中,并造就了他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大家的位置,流风波及,成为台湾当代散文的一代宗师。二、对

3、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这里,生活的体验已升华为审美的玩味,困苦的境遇已转化为观赏的对象,从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审美体味对实用功利的克服和超越,是一种随缘赏玩、豁达自由的审美心态,是一种常人难以抵达的安时处顺、优游自得的人生境界,颇有刘禹锡《陋室铭》之风韵。但梁实秋并非看破红尘,隐居斗室,而是顺应境遇,知足自娱。这是一种人生艺术,是中年梁实秋长期修炼出来的一种处世妙方,“雅舍”精神的内核。二、对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中年》是梁实秋的中年心态的真实体现。梁实秋是热爱人生、依恋尘世的,随时随处都在兴致勃勃地品尝人生的各种况味,深感生活的丰富有趣。但他并不随波逐流,沉溺于

4、声色之娱、感官之乐,而是自主自律,能入能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寻觅人生真趣,专求精神愉悦。梁实秋躬行的是“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之处世哲学,追寻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总之,是适性相安,怡然自得,而不是纵情享乐。二、对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三、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譬如说“握手”,这是现代社会人们交际中的习惯性动作,但在梁实秋笔下的“握手”特写镜头中,却有人间的不平,社会的丑态。第一是做大官或自以为做大官者,那只手不好握。他常常挺着胸膛,伸出一只巨灵之掌,两眼望青天,等你趁上去握的时候,他的手仍是直僵的伸着,他并不握,他等着你来握。你事前不知

5、道他是如此爱惜气力,所以不免要热心的迎上去握,结果是孤掌难鸣,冷涔涔的讨一场没趣。而且你还要及早罢手,因为这时候他的身体已转向另一个人去,他预备把那巨灵之掌给另一个人去握--不是握,是摸。在《脸谱》里,梁又以漫画笔法勾出官僚们脸上的白鼻子。他说在生活中他见到各式各样的脸,令人愉快的,叫人厌烦的,而且似乎人的脸有几副,会变的,“不涂脂粉的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而他最不耐烦见到的是那样的“脸”: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

6、抬,嘴撇得瓢儿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哪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这样的神情最容易在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三、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梁实秋在描摹社会众生相时,总不忘记剖析人情和人性的弱点。在《信》里,他指出:“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梁实秋举例说,某青年向某教授写信请求提携,称呼是“夫子大人函丈”或“××老师钧鉴”;真个提携了他,称呼改为“××先生”了;到这位青年地位待遇超过了教授,来信就干脆“称兄道弟”了。称呼上的这种前恭而后倨的变化,反映人性中的势利。三、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 玩味

7、和调侃三、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男人》一文表现的是梁的自审精神梁实秋的笔锋大多是针对普遍存在的人生笑料和常人难免的缺点失误,诸如溺爱孩子、追赶时髦、虚荣好胜、偏执狭隘之类通病,又大多是采取谑而不虐、亦庄亦谐的笔调加以漫画化、喜剧化,谈笑风生,妙语连篇,像猫爪戏人而不伤人,使人在笑声中接受作者的善意指摘,努力改善自身的尊容作派。这是一种高超的幽默艺术,既不愤世嫉俗,亦非玩世不恭,而是含笑玩味,寓庄于谐,调侃世俗,善解人意,深得幽默三昧,非智者兼仁者难以做到。三、对于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