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

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

ID:20967507

大小:66.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8

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_第1页
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_第2页
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_第3页
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_第4页
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教育心理学论文由“面子”衍生的若干近似概念的辨析赵卓嘉摘要:要对“面子”概念做出精确的定义并基于此对纷繁复杂的“面子现象”做出合理、清晰的解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期以来,围绕“面子”的作用机制展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催生了众多由“面子”衍生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有助于研究者针对“面子”的具体作用及其影响过程展开理论性的描述与刻画,因而极大地提升了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但其彼此之间的高度相似也导致了很大程度的混淆。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1955-2012年)研究,从276篇期刊论文、15部出版

2、著作/论文集,32篇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以及59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之中,梳理出了11个常见的“面子”衍生概念,对它们进行了严格的界定、比较与总结,同时也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相应的说明,为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关键词:面子衍生概念辨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子”一直被认为和“关系”一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根植于华人社会,历时悠久。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面子”的跨文化普适性[1,2],认为“面子”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极力主张的正向自我价值[3,4],这种确立和确认自

3、我价值的心理诉求是全人类共有的基本需要[5],它将促使个体为达成目标而付诸努力[6]。鉴于此,加之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以及“中国热”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管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逐步兴起,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学界迅速掀起了有关“面子”,特别是“面子”之于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热潮,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层出不穷。得益于研究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长期的研究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催生了众多与“面子”相关的衍生概念,例如“面子需要”[7-9]、“面子意识”[10,11]、“面子压力”[12]、“面

4、子顾虑”[2,13,14]、“(感知)面子威胁”[15,16]、“面子倾向”[17,18]、“面子威胁敏感度”[19,20]、“面子工夫”[1,21]等等。相对于复杂的“面子现象”,这些概念的提出有助于研究者针对“面子”的具体作用及其影响过程展开理论性的描述与刻画,因而极大地提升了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但另一方面,这些看起来有着几分相似的概念也导致了很大程度的混淆,继而催生了新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并未对这些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和区分,也没有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清晰的说明,这使得后续的研究者无法对基于这些概念构建的研究框架以及相应的

5、研究结果展开横向的比较和交互检验,相关的研究成果尽管有交叉、重叠之处,却很难整合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由此可见,通过文献研究,对诸多由“面子”衍生出来的相似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比较与总结,是后续研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前提与基础,这也是本文撰写的目的所在与目标所指。1.“面子”概念的界定究竟“面子”是什么?“面子问题”如何产生?它会对人际交往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左右人们的行为?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几十年来,这些问题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尝试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面子”展开分析,并由此

6、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1-4,22]。但迄今为止,这其中的大多数仍然只停留在探索阶段,本领域内的理论成果呈零散分布状态,积淀与整合严重不足。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与“面子”概念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不无关联[23]。为了将“面子”与其他相似概念区分开来,早期的研究者首先对“面子不是什么”进行了界定。例如,何友晖就曾明确指出“面子”既不等于身份、地位,也不等于个人的声誉或声望:身份和地位只是“面子”的外在表征,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间接而潜在的;声誉或声望则是他人给予个体的尊敬和信心,它与个人的品格密切相关,反映的仅是“面子”的一个侧面,有“

7、面子”并不一定有声望[24]。其次,“面子”与自尊也不是等同的概念:“面子”反映的是个体对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的关注,它的实现必须依赖他人的评价;自尊则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确信,以自我评价为核心,无需经由他人认可[25]。此外,也有研究者提出“面子”应该和社会认同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26],但二者亦不能混为一谈:社会认同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27],是个体感知的“他人眼中的自我”;“面子”则是一种需要经由他人确认的社会自我价值[3],是由个体“期望的自我”与源自他人的评价性反馈二者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心理感知[28,29

8、]。当然,“面子”和华人日常所说的“脸”也是各有所指。胡先缙最早通过强调“脸”的道德性对二者加以区分,认为它们代表的是两套不同的评价标准,“脸”作为人格的基本条件也是决定“面子”多少的前提之一[30]。她的思想为后人所承袭,发展形成了包含“道德面”和“社会面”的二元模型[31,32]。另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