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

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

ID:21132423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_第1页
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_第2页
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_第3页
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_第4页
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丁爱平(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210018)一、警醒:儿童的灵性岂能被幽闭?听了很多课,发现年级越高,课堂越安静。有教师认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公开课上展示一下就行了,用在平时太浪费时间。张扬个性?考不好有什么用!撕开安静课堂的“面纱”,其中萎缩的独立精神、凋零的批判意识,风化的人文情怀,令人痛心。如此“见数不见人”地死揪猛灌,将使儿童沦为没有灵性、只有奴性的学习机器。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是笔者的观点。有人质疑:灵性就是天赋,空洞遥远,教师能起什么作用?有人无奈:题海战术确实会压制灵性,但是激扬灵性和提高成绩无法统一。前者空虚而

2、轻浮,后者现实而沉重。要迈开探索的第一步,必须理清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儿童的灵性?笔者认为,灵性是指儿童天性之中的天真浪漫、新奇好动、异想天开等,它表现为一种心灵需求的满足:有着无限自由的空间,自发地、愉悦地探索与发现未知。在学习活动中,灵性表现为认识事物的灵感、理解问题的灵通、分析问题的灵透、思想方法的灵活。认为灵性空洞遥远的观点,实属偏见,是人们过高地架空了它。第二,儿童灵性和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笔者认为,灵性虽然源自天性,但是可以在后天得到发展。灵性是创新意识的细胞。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力,则很难学好数学;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又十分有利于发展人的创造力

3、。因此,数学教育和儿童灵性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不能割裂,应达到高度的和谐与优化。唯此,才能获得“双赢”与“共生”。二、行走:发展儿童的灵性,数学教学怎样作为?我们力求这样的境界:经由数学学习活动,儿童能够锻造思维品质,亮一双灵动慧眼;感悟思想方法,生一份灵妙慧根;沐浴人文精神,育一颗粲然慧心——从而实现愉悦地、智慧地、完整性地成长。(一)锻造思维品质,让儿童灵性强而有力1.入木三分出灵性。一个富有灵性的人,其思维是清晰而深刻的。思维的深刻性集中地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首先,儿童天生就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征

4、服欲。教师对此应该大力支持,使儿童的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儿童灵性的发展不能仅靠教师步步为营式的统一教学;而应该重视儿童主动性、自信心和表现力的培养,重视儿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的独立学习。例如,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写道:今天我学习了三年级的《认识周长》。书上叫我描图形的边线,描了好几个,无非是让我多画几个图形。这种题目简单愚蠢!周长,不就像体育课跑一固有多少米吗?有意思的是,要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就得量这边几厘米那边几厘米,长方形量两次,正方形只要量一次。还得赶紧量,如果书弄湿了,就不好量了,就像衣服缩水。又如,一位刚学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学生说道:5

5、9除以5,除法竖式拖那么长干嘛?我就写一层,直接余4,除非第一步有余数。不要小看儿童,他们有眼光、有智慧、有灵性。我们做了多少看似“周到细致”,却被儿童认为“简单愚蠢”的事?值得反思。其次,多用变式、巧用反例,能丰富儿童的认知经验,深化儿童的思维品质,使儿童的灵性具有穿透力。而且通过变化,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的迁移;有了变异的经验,才能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好准备。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笔者出示图1,并提问:其中哪几个正方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后,笔者又指出: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并不代表不能用其他分数表示。于是,有学生猜测出正方形(

6、4)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并说明了理由。接着,又有学生再次研究正方形(3),观察猜想并操作验证了结论:涂色部分可以用八分之一表示。在对变式和反例图形进行思维深加工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次,引导儿童用数学的思维看待生活的问题,能帮助儿童透视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聚焦问题的本质,做出理性的判断,并为儿童将来独立地生存与发展做好准备。例如,笔者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开展了“理财达人俱乐部”“数学情报站”等兴趣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思维参与社会生活,处理问题,进行决策,使得学生的灵性在烂漫灵动中更添一份冷静和理智。2.标新立异出

7、灵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儿童能够标新立异,富有创造性,是激扬儿童灵性的最高境界。首先,数学学习不是军事化训练,需要自由自在地想象和操作。操作能促进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使之成为“思维的街舞”。在操作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又及时地推动着儿童的分析、综合、抽象,诞生出具有独创性的灵感与冲动。因此,我们要让儿童的灵性在指尖跳跃。例如,教学《认识角》时,笔者出示一个顶点和一条边,并提问:“角的另一条边躲在哪里?”学生先在大脑中想象,再拿出两支铅笔,

8、在桌面上摆弄。忽然,一位学生说:“一支笔躺在桌上,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