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ID:21153189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_第1页
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_第2页
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_第3页
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_第4页
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前后的FBG、PBG、HbALc和BMI变化情况,严密观察低血糖反应次数。结果:治疗后FBG、PBG.HbALc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重指数也有下降,但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o4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3次,经过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结论:赖脯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事件发生少,是应用胰岛素的

2、2型糖尿病患者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关键词2型糖尿病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胰岛素发现至今已有快百年的历史,胰岛素的种类越来越多,治疗方法手段也多样化[1]。同时随着观念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胰岛素治疗不再被认为是长期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的最终手段,而是力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2]。通过比较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与低血糖应的发生率,探讨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资料与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均符合200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

3、2例,女18例,年龄37〜75岁,平均53.5岁,多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26.6±2.4,所有患者未使用任何药物降糖。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采用赖脯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首先使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R)来稳定其血糖,然后应用赖脯胰岛素(新秀霖R)配合例进口赖脯胰岛素(优泌乐R)输注强化治疗,采用3餐前5分钟腹部皮下注射,共治疗12周。观察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查患者的FBG、PBG、HbALc等生化指标,并测定所有患者的腿I。同时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低血糖反应(BG<3.9mmol/L)次数。统计处理:所有资料用S

4、PSS17.0软件分析,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用(X土S)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FBG、PBG、HbALc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重指数也有下降,但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低血糖反应:40例患者在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3次,症状均比较轻微,进食糖水或食物后症状很快缓解,经减少赖脯胰岛素剂量后未再发生低血糖反应。讨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临床与社区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病

5、机制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3]。胰岛素是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生理和健康生活所必需的调节物质。胰岛素最明显的生理作用之一,是与其他多种激素和自主神经系统一起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以保证机体对葡萄糖的正常利用。当前对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有多种用药方案可供选择,目前主张早期联合用药治疗,发挥不同药物之间协同作用,使血糖快速持久迗标,减少因单药用量过大而导致的不良反应[4]。赖脯胰岛素的特点为吸收较快,代谢较快,下降回到基线较快,作用时间较短,因而降血糖的作用较快,能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5]。国外有研究发现,餐时

6、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治疗组与餐前30〜45分钟皮下注射相同剂量比较,餐后1小时和2小时血糖显著下降(P<0.01)[6]。还有报道赖脯胰岛素与其他药物混合,于进餐时使用可以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及血红蛋白水平,且不会引起餐后晚期血糖升高[7]。本研究经12周赖脯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的FBG、PBG、HbA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PBG的下降最为明显,这说明赖脯胰岛素确实能较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低血糖反应少,且症状较轻,均进食后缓解,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总之,赖脯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血糖

7、控制较好,低血糖事件发生少,是应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参考文献1潘长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2IDFClinicalGuidelinesTaskForce.GlobalGuidelinesforType2Diabetes:recommendiationsforstandardcomprehensiveandminimalcare[J].DiabeeMed,2006,23(6):579-593.3叶向东,朱禧星.临床糖

8、尿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4颜云湘.第三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一一格列美脲[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06,15(5):334-335.5MahitoA,TutomuK,KanakiI,etal.Insulinlisproreducesinsulinantibodiesinapati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