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

ID:21458018

大小:25.3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_第1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_第2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_第3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_第4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助教案(修改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专题复习助教案主备人:盛辉审核人:谢放清徐雪华课时:1课时课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2.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点、题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3.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应考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及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应考能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①预习《剑指中考》P104页内容;②研究《中考总动员》P149-150的两个例题;③完成导学案“专题探究”部分习题。2.老师准备:导学案及教学课件。学习内容及导学流程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1.导入介绍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2.明确目标5学

2、生自主梳理反馈,教师补充明确。小组探究。【探究步骤】①组内交流解题疑难;②探究解题思路与方法;③整理意见,形成笔记。5小组展示。【展示要点】①明确考点;②答题思路;③方法总结。横向、纵向比较是表格题的关键,这道题由于只有横向比较的数字,因此只需横看,有些表格有多横排,就要纵向比较。5二、知识梳理考什么?1.依据预习,学生反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点。明确:①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②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③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④根据文章内容,尝试探讨实际问题⑤对非连续性文本,能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怎么考?2.依据《中考总动员》

3、P149-150的两个例题,学生自主梳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型,并对5个考点进行提炼。明确:出题形式: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问答题出题内容:①筛选信息,探究概括②理解感悟,陈述理由③推敲词句,体味效果④找出方法,说明作用特别说明:益阳中考去年考的还是说明文阅读,今年可能改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但可能还是会兼顾考到说明文的一些知识。三、专题探究探究一:筛选信息,探究概括典例剖析一(文本类)【例题一】2018年益阳中考样卷,题目见附件资料。【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题干中的“阅读专家观点,概括网络谣言的危害”提示答题范围在选文的【专家观点】部分,找出关键语“导致不明真相的

4、群众产生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误导不明真相的网民,损害公众的利益”,提取概括即可。因此答案可归纳为:①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1分)②损害公众利益。(1分)【方法小结】信息筛选难度不大,一般就是寻找答案。答题步骤是:1.读:读题目,提取关键词;2.找:找定位,回原文;3.想:想问题,提炼整合;4.答:答周全,扣题目。典例剖析二(文本类)【例题二】“成语探究”,题目见附件资料。【例题解析】这是一道由三则文本类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题目的要求是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像这样的题,首先要细读每则材料,弄懂每则材料的意思,我们会发现每则材料都与“成语”“文化”有关,并

5、可找到与之对应的关键句:“成语是浓缩的文化”“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三则材料的“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共性,得出这样的结论:成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或成语和文化关系密切。【方法小结】探究材料,概括要点1.细读材料,求同存异;2.把握共性,提炼观点;3.组织语言,准确表达。典例剖析三(表格类)【例题三】2017年株洲中考,题目见附件资料。【例题解析】要读懂表格,首先要读懂标题,两个表格的标题分别是:表一“2012~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统计表”;表二“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预测”标题确

6、定了表格统计的内容和项目,其中第一个表格还统计了我国老年人每年占总人口的比重,然后要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字资料,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比较,找到其中的规律,最后用准确的语言把这些规律表达出来,这些规律就是从中得出的有意义的结论。表一可这样表达: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两个要点各1分)表二可这样表达: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将快速发展(扩大、扩展)。(要点:“将”“快速”“发展”各1分)。【方法小结】表格题先要读标题了解表格内容,抓住表格中每一栏、每一格所透露出的文字和数字信息,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抓住图中事物发展的规律,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1、审标题,

7、知主题2、明内容,找规律(横看纵看,比较)3、得结论,精表达(抓住标题、表头内容,把握数字规律)探究二:理解感悟,陈述理由(文本类)典例剖析【例题一】2018年益阳中考样卷第2题,题目见附件资料。【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材料的体悟能力。抓住关键词“自由”分析,“自由”是合乎法律法规的自由,是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的前提下的自由,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张某的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对她实行10天的行政拘留处罚也是应该的。【答案示例】对网友自由之声的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