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ID:21542301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_第1页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_第2页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_第3页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_第4页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摘要:糖尿病的流行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性卫生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预计21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3亿人。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四种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本文从2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特点、诊断及药物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笔者特别是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方面从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糖尿病;产生原因;特点;诊断;治疗  1概述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和国际糖尿

2、病联盟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指从以胰?u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致病因子破坏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从而使血中胰岛素效力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累及胰岛,使其丧失代偿能力。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22型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2.1型糖尿病产生原因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明显,机制也更为复杂、对此有人提出了"节约基因"的假说,为了适应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在贫困国家以及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居民的体

3、内逐渐产生了一种"节约基因",使人在能得到食品的时候,善于把热量集攒起来,以备荒年,结果在发生饥荒之时,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得以存活。  导致2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等。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分娩等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这些都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诱因。  2.22型糖尿病的几个特点①表明,2型糖尿病发病的年龄多在40~60岁,从40岁起,患病率逐渐增加。②病情比较缓和、隐蔽。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明显,多数人也没有显著的消瘦,但还是会存在不同程度地消瘦和体力下降。③患者一般情况下不需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又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的2型糖

4、尿病患者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主要是因为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是发生了急性并发症,不像1型糖尿病患者那样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32型糖尿病的诊断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细胞膜上接受胰岛素的接受体即受体(酪氨酸受体)发生病变,影响到胰岛素的发挥作用,导致空腹血糖升高至7.0mmol/L以上。  诊断依据:ADA(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经WHO专家组评议认可(1998)。中国糖尿病学会于1999年10月建议在中国人群中采用此诊断标准。新标准为: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m)或OGI

5、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符合以上标准即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另外,既有正常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5-25μIU/ml之间)又有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标准,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血糖居高不下,临床又必须依赖注射胰岛素者,仍诊断为2型糖尿病。  4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以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综合治疗为主。如何选择适当、适量的药物以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进行阐述如下。  4.1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4.1.1磺酰脲类药物此类药物包括

6、优降糖、达美康、格列吡嗪等多种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药物受体结合,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前提是有赖于尚存相当数量有功能的B细胞(30%)。目前此类药物已发展到第三代,尤其是第三代的格列吡嗪等药物,在稳定降血糖的同时,还有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有利于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近年来研制的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1次/d服药,全天均匀持续释放格列吡嗪,血药浓度波动小,可保持在理想的治疗浓度范围,服药5d后,血药浓度达稳态。老年患者需6~7d,有效率达88%,尤其对老年患者降低餐后高血糖效果较好。  4.1.2双胍类药物此类药物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其作

7、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的异生和分解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可降低体重,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苯乙双胍由于副作用较大已较少使用,而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应用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乳酸酸中毒等副作用。  4.1.3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包括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阿卡波糖能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