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

ID:2154592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_第1页
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_第2页
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_第3页
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_第4页
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庞德译作《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  摘要:目前,学界从比较文学译介学角度研究《华夏集》的成果很少,对照中国古诗原作,庞德译作中存在大量的创造性叛逆。庞德用英文对中国古诗进行了一次个性化改造,为西方文坛带去了一阵异域文化的春风。本文以译者为主体,取误译、编译、转译三方面举例对《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进行研究。其文本中东西文化的合璧和古今诗文的融合,是《华夏集》在西方引起轰动的秘密。  关键词:埃兹拉?庞德;《华夏集》;比较文学;译介学;创造性叛逆  埃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美国现代主义诗人、文学

2、家。同时,作为一名译者,庞德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了20世纪诗歌的翻译性质和翻译理想,他的中文古诗翻译作品《华夏集》一经出版便取得成功。庞德的汉诗英译之所以蜚声文坛,主要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creativetreason)一词是1961年法国社会文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在其《文学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叛逆”》(“CreativeTreason”asakeytoLiterature)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他在《文学社会学》一书中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

3、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说是创造性,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2]谢天振在《译介学导论》一书中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7]他将创造性叛逆的主体分为三部分: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又分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具体表现在个性化翻译、误译和漏译、节译和编译、转译和改译四方面。  本文,笔者依据原本,以译者为主体,取误译、编译、转译三方面举例对《华夏集》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进行研究。  一、误译  误译是翻译过程

4、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日本学者河盛好藏说:“没有误译的译文是根本不存在的。”[5]在比较文学看来,“误译有时候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研究价值,因为误译反映了译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是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误译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2]误译在庞德的《华夏集》中俯拾皆是,其中也隐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  第一种误译是由于译者外语语言水平有限而产生的语言层面错误,属无意误译的范畴。例如《长干行》的后几句:“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被庞德译为:“Andyouhavebeengonefivemonths

5、.Themonkeysmakesorrowfulnoiseoverhead.”[1]李白本意是五月春意阑珊、令人伤感,而庞德显然没有理解诗中的“五月”是指中国传统阴历中的“五月份”,而不是“五个月”的意思。  第二种误译是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为无意误译,属于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由于庞德与李白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庞德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考虑全面。  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庞德把“烟花三月下扬州”译为“Thesmokeflowersareblurredovertheriver”,直接略去“扬州”未译,又把“烟花

6、三月”翻译成“Thesmokeflowers”。三月的扬州春光旖旎,美不胜收,而看这句英文,却让西方读者不知所云。庞德很可能以为“扬州”只不过是个中国普通地名罢了,略去不会影响太大,也可能是考虑韵律等原因。但不管怎样,“扬州”一词省去,整首诗的意境就大打折扣。《旧唐书》赞扬州“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3]这一花柳繁华之地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绝不仅仅是个风景地,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象。  二、编译  编译属于有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造成编译的原因有多种:“为与接受国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接受国读者的趣味,为便于传播、或处于

7、道德、政治等因素的考虑,等等。”[4]庞德为便于西方读者理解中国古诗,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改变了大量难懂的诗句,试图揭示隐含意义。  《华夏集》主要是诗歌内容上的编译。如,《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庞德把标题翻译成“SeparationontheRiverKiang”。而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李白原标题中出现那么多异国人名、地名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庞德索性把原标题里的人物、地点全部省略了,改成了“在长江边分别”,仅突出了诗文的中心“Separation”,离别。  《华夏集》于1915年在伦敦出版,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捕捉当时读者的内

8、心世界,庞德诗歌编译时的选题有:征战诗,如李白的《忆旧游谯郡元参军》(Exile’sletter);离别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FourPoemsofDeparture);宫怨诗,如《玉阶怨》(TheJewelStair’sG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