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

ID:21570107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_第1页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_第2页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_第3页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_第4页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勤留白【】:为避免语文课堂“冷场”,让学生不觉得“枯燥无味”。笔者提出语文课堂,要以生为本,勤给学生留足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问题源于学生,让解决问题的权利回归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这片广阔而充满魅力的园地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堂;留白;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呵欠连连,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讲课声。这样的语文课堂,似乎与学生无关;这样的语文课,没有学生喜欢。于是魏书生说:“一堂课,老师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

2、己。”现代教育的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此,笔者呼吁:语文课堂,请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  1、为什么要在语文课堂中留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指引学习,学生是学习主体。因此,我们可以给语文课堂这样一个设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他们邀请来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嘉宾;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维持他们学习秩序的主持人。  1.1、语文教学的三个维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留白。  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而言,语文是情感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就其内容而言,语文包含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知

3、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而“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的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试题库”,造成大批学生“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学生的“知、情、意、行”,都得有个"悟"的过程,这就是客观上要求语文课堂,留下“悟”的空间和时间。  1.2、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留白  “格式塔”心理学派中的“完形压强”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不完美或缺陷,即有“空白”刺激物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美的倾向,从而引起进取、追求

4、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填补和完善“空白”。课堂教学中的“空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追求完整的倾向,对“完美”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学生以愉快的感受,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其想象力、思维力,更好的带动学生体会文中的意境。  1.3、从信息论的角度要求课堂教学也必须留白。  因为教师所讲的内容(即输出的信息)不是“全息”,这样就形成一种“潜伏着的信息”,留白从表面看来,相对减少了传递的信息,但客观上却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并逐步学会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留白还可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探索、发现,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主动地构造知识。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留白  2.1在语言情感上留白,让学生自我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悟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在

6、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这样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2.2在思考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思考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

7、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或者很少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提出每个问题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教

8、师可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  2.3在知识上留出空白,让学生自我完善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或许能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