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ID:21573531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上传者:U-1075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_第1页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_第2页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_第3页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_第4页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防范财务风险和提高经营绩效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范;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64-02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外部治理机制,如产品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企业内部的约束激励等;第二层是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也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被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防范财务风险和提高经营绩效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等。2.治理客体或治理对象,即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分配。3.治理手段,即达到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所必须具备的一定程序和机制,常见的有表决程序、利益分配程序、人事任免程序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本质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参与及合作。传统的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剩余应按“股东主权”的逻辑分配,由此得出的推论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主导型的。然而,事实上,现代社会中大量处于主导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股东主权”逻辑的。   从产权理论上看,产权即财产所有权已被分解成两部分:股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权。前者已是被弱化的所有权,而法人财产权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如何分配的权力。现代公司里,真正能支配财产所有权的是公司法人,公司凭借其法人财产获得相对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由此得以成为“人格化”的独立法人实体。显然,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法人财产,而不是股东的财产,其权利基础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股权。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其中每个产权主体向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有股东投入的物质资产,也有职工投入的人力资产以及债权形成的资产等。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企业“剩余”分配。这就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权威是不存在的,因为股权的运用受到来自债权人、经理层、职工等共他利益相关者的制约。  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约束机制,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促使他们进行长期合作,以形成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二、对企业风险的认识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因此,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效益,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企业在作出决定之前就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一系列防范和补偿措施,使企业能够沉着应对不同风险的出现。  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三年以上应收账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长期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所有者权益组成畸形、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派现与送股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是否发行股票或债券及不同发行方式的选择、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选择、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制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的风险。   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对外担保风险。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三、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财务风险:1.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2.机会风险。3.对外担保风险。4.内部控制风险。国有企业会出现上述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存在的特有弊端所致。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一把手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因此企业的中层干部对企业所作重大决策的影响度很低,久而久之,国有企业就成了“一言堂”、“家长制”,企业的大小事情都由企业领导人说了算,因此出现上述财务风险在所难免。  1.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   在企业财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研究分析后否定的投资行为,只要领导坚持,最终还是会形成一致意见进行实施。福建省省属外贸公司在90年代初风光一时,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但最终大都因为投资失误而一蹶不振。相反,民营外贸企业却发展迅猛。  2.机会风险  国资 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在目前监事会和财务人员派出机制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出资人与其出资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谈判、协商等各种方法制定出的企业年度考评指标亦难免能完全符合实际。目前制定企业年度考评指标的做法大多是以企业前三年实现净利润的平均数为基础,结合现状作适当调整后决定。对于国资部门而言,要求其对各公司制定出完全科学、切合企业实际的考评指标确实有较大难度。由于任务指标与企业经营班子乃至员工的薪酬挂钩,因此各公司都很关心该项指标。任务定低了,企业欢喜,任务定高了,企业没积极性。当企业当年完成不了任务时,将出现隐藏当年利润的现象,与其两年完成不了任务,不如今年亏损,明年扭亏为盈。产生这样的现象的根源在于考评任务指标上。国有企业还有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不论企业盈亏多少,工资总额的增减幅度都有一定的控制范围,这种薪酬政策对反谓的“盈余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这种“盈余管理”却造成了很多的机会收益的损失,如不及时处理积压库存等。       3.对外担保风险  企业对外担保行为产生的后果有时是致命的。90年代福建省属国有外贸企业在中国银行办理贷款时必需提供互保,当时不少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互保的后果。到最后企业还贷问题互相牵连,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常之秩序。  4.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在国有企业也是普遍存在,主要是受国有企业的人事体制问题上。尽管会计法中有不少规定,但事实上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是没有什么控制权限的,会计传统的“反映”和“控制”两大职能只能做好反映职能,而控制职能实施的前提在于公司董事会或总经理室给财务部门多少权限,从而内部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薄弱的具体行为有:企业领导人持有公司卡及每隔几年一次的清产核资工作。公司卡的持卡人为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他们的刷卡消费行为在发生前得不到任何监督,发生后肯定进企业的相关费用,100%由国家买单。而清产核资工作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却给国有企业相关领导人逃避责任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已经损失了的资产仍要做到“账销案存”,一年一汇报。试想账销哪来案存?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因此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从而防范财务风险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员工的素质及创新能力。即使企业想维持现状,若没有一批忠实和高素质的员工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物质资本所有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依赖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长期合作。因此,把企业目标简化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不符合现实的,与企业的目标相比,股东权益的目标不过是第二位的。由此可见,企业法人财产理应归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生命力不是来自股东,而是来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一项制度安排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利益。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来实现各自的产权增值,通过控制权的分配来相互制约,以达到长期稳定的合作。简而言之,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并且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来说,相应的两种权利都是对应的。这种双边或多边合作模式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  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预防、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公司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防范风险,必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努力防范经营风险。通过执行统一、稳建的会计政策,进一步夯实资产,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2.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  财务信息化系统能够在内部会计核算实现了一致性,集团实现了权属公司各项报表指标、格式、上报时间的统一性,简化了报告数据采集过程,提高了集团报表汇总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集团总部可以适时查询权属公司的相关会计信息,加强了集团对权属公司的管控。通过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强化和完善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和余缺调剂,是保证实现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选择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是促使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积极探索最佳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加强以现金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有效集中、合理调配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与银行密切协作,创新思维,充分发挥金融工具作用,努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4.建立完整的财务监督和预警系统  财务监督应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监督和预警系统包括投资监督和预警、人员业绩监督和预警、应收账款监督和预警、费用监督和预警、成本监督和预警等。因为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所以防微杜渐非常重要应对企业的财务运营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应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弱对企业的破坏程度。同时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国家审计工作。  5.加强财务经理委派制  不少国有企业都宣称实行了财务委派制,但这些委派的财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都在任职公司,这种委派制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财务委派制要落实到位,应加强对相关派出人员的激励措施。如人事关系、工资待遇都要统一到派出单位来,让派出人员有归属感、责任感。  6.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人事制度制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官员到企业当一把手,缺乏对企业工作的了解。而做得好的企业一把手又提拔到政府部门工作。企业领导人经常变换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对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又找到了所谓的历史原因。因此选拔懂经营、有责任感的职业经理人工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健全职业经理人的风险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32).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辽宁经济,2004(10).  [3]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2(12).  [4]公司治理结构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