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

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

ID:2157836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理教材插图使用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12-01  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区别是课堂中的图片教学,尤其是教材插图的使用。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教材插图的有效处理和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此,以人教版高中必修1为例,主要谈谈教材插图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浅见。  1.以《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例  教材分析:  《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主要从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介绍。地球的内部圈层要

2、认识内部圈层的划分及边界,地壳的厚薄和分布,地幔的组成和地核的组成状态等。  地球内部圈层特点是由地震波波速变化来间接推知的,因此,将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及其两个突变界面作为教学的重?c和关键点是有必要的,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绘制内部圈层示意图。  首先,在教材图1.25的左半部分加6个点,并用英文字母进行标记。其次,让学生拿出铅笔,跟着教师在黑板上描绘两条曲线,注意在A、B两点出,曲线有何变化?(介绍不连续面)再次,从6个点中,找出两条曲线都明显发生变化的点,进行地球内部圈层第一级划分。(介绍莫霍面、古登堡面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最后,让学生继续找点,在上一级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次一

3、级划分。(介绍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岩石圈)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纵波横波特点介绍【情境创设】:1、在图6中,左半部分的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图中的两条线是什么线?说明了什么?2、让学生拿出笔,跟着板图从上到下描绘横波和纵波,设问:在横波和纵波的A、B两处,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小结】: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不均衡,因此在地震波曲线图上,横波和纵波都呈现曲线的特点。营造进入学习状态的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精神,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莫霍面古登堡面介绍【要点点播】:A、B两处在实

4、际中的深度大致是地下平均33千米处,此处,两种波速突然发生变化,连接这些突然变化的点可以得到一个面,这个面叫做不连续面,该处的不连续面叫做莫霍面。通过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印象深刻  莫霍面古登堡面介绍【活动】:1、请一学生在板图上再找出一处变化明显的点,其他学生在课本上找,并说明为什么?2、在一级划分的基础上,若根据图上的标记,再找出一处变化较明显的,会是哪一点?【精析】:C、D两处在地球内部的实际位置大致是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在此突然消失,而纵波的传播速度也大大减小。从此处可以得出:①地下2900千米处可以再划出一个面,叫做古登堡面。②地球内部在2900千米处的物质组成和物

5、质密度发生改变。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地震波,而地震波对于学生来很陌生,用陌生的事物来探究无法直接察觉到的另一样事物,于学生而言陌生而枯燥,再图上加几个点,变陌生的事物为常见的问题,不仅简化了问题的生疏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地球圈层次一级划分【归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划分成三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在一级划分的基础上,再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次一级划分,学生对于问题就轻车熟路了。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知识点简单而枯燥,离生活较远,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插图中加几个点,转变成一道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活动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6、,不仅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空间分布印象深刻,而且为以后学习、理解地表形态塑造、板块和地震、火山等知识奠定基础。  2.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有些地理要素比较零散,学生记忆难度大,因此可以结合地图,认真分析其规律,化复杂为简单,重新绘制分布图或模式图,以帮助学生识图和记图[5]。  【教材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综合性较强的基本规律与过程之一。洋流对学生而言比价陌生,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在此就显得很有必要。  【设计思路】  洋流的分布规律,是这一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

7、(图2)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当高一的学生第一次看到教材图3.5这样的插图时,定会被图中的红色、绿色箭头所吸引,好奇其所表示的内容,同时又会因为图中箭头的繁多而感到混淆,分不清东南西北。所以,要上好"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这一部分内容,关键就是这幅图的利用。  【教学过程】  流程教学内容及方式记忆妙招  洋流概念介绍【情境创设】图3.5中的箭头有什么特点?【介绍】海水中,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