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

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

ID:21647493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_第1页
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_第2页
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_第3页
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_第4页
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  自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规模急剧扩大,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被经济学家认为发生几率极低的“流动性陷阱”已初现端倪,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效应分析  自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规模急剧扩大,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被

2、经济学家认为发生几率极低的“流动性陷阱”已初现端倪,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抑制货币投放和过度的信贷投放,在货币政策工具上,央行依靠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仅2007年央行就6次调整利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央行票据。然而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出台之后,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流动性过剩比较突出。原本属于猛烈的政策工具逐渐成为常态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升至新高,都说明了我国央行近一年来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并未实现,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一、对上调存款

3、准备金的各种观点综述    鉴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同时,又有一系列工具可以起到调整贷款投放状况的机制作用,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或者基本不再采用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贯彻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与此相比,我国尚在不断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机制。对于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在国外尚无学者专门开展研究其实施效果,在国内研究资料也是极为匮乏,无系统性可言。对于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从不常用的紧缩工具”变为“常用对冲工具”,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

4、是控制投资信贷的形势所迫。亚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由于目前经济过热,投资增长非常快,如果长期按照目前投资速度,经济发展要么走向通货膨胀,要么走向通货紧缩,高投资无法持续,因此,央行收紧银根是形势所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认为,在央行的三大调控手段中,目前采取再贴现与公开市场操作措施的条件并不具备,因此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是必然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立群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货币总量增长太快的趋势;经济学家刘纪鹏认为,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对中国银行

5、业来说,比之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既有助于抑制银行信贷的过度投放,又保护了正在改革中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也非常有利于促进目前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金融改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李军杰认为,既然通过加息控制投资过热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继而诱发热钱入境,那么不妨采取次优的策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冻结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存量,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投资扩张的资金来源空间。  也有观点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不足以遏制投资信贷增长。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虽然能冻结一部分银行的资金,但却不能增加企业的

6、资金成本。而且,现在银行都持有超额储备,即使感觉资金头寸紧张,银行也可卖掉手头持有的国债,这样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对银行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认为,只有加息,才能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遏制投资的快速增长。另外,由于内地商业银行早已在央行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加之超额部分,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超过10%,现时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8%,银行可以把作为超额准备金的存款拨为准备金,若是如此,央行这一措施未必能达到调控的目的。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央行提高准备金率

7、的措施只能说是“微调”。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这次只是央行一个部门发出的讯号,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打击并不大,估计除上调存款准备金外,亦要配合央行发行定向票据等措施,但相信短期内将不会再有其他宏观调控措施。     二、央行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原因    从目前的环境来看,央行可用的政策工具不是太多,这是因为此次经济过热是局部不均衡现象,而央行货币政策却往往是中性的,这无疑会使得其他饱受危机的行业雪上加霜,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央行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提高准备金率这一政策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它更可能是

8、短期操作。  1.流动性过剩压力困扰着我国经济运行。2007年1-9月份,GDP同比增加了万多亿元,与同期M2新增万亿元相比,相差万多亿元。这反映出实质经济领域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实质经济中流动性富余,必然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扬。9月末,我国经济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万亿元,万多亿元过剩量占其%。GDP、M1、M2等数字表明经济流动性过剩存在着从银行部门向资产部门蔓延的趋势,若不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