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

ID:33908078

大小:57.6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_第1页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_第2页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_第3页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_第4页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原因及经济效应研究【摘要】近几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并在控制货币信贷,市场流动性及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在介绍存款准备金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一、引言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中央银行规定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叫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

2、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从1984年公布以后,最初使用并不频繁,从1984〜2005年总共才使用7次。但从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我国中央银行共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8次。尤其从2007年开始,中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频繁调整。2007年1月份到2008年6月份,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6次。但是,到了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紧缩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也相应下调4次准备金率。然而,到

3、了2010年初,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再次增大,房地产泡沫逐渐呈现,为了应对经济再次过热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从2010年1月起开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已连续上调12次,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2011年7月后,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这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将不断显现,我国经济形势变得不容乐观。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12月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又下调两次存款准备金率

4、。从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二、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分析从宏观经济来看,首先,这根源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尽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居不下,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非常之大,而投资又需要大量的货币投放作为支撑。所以,当经济过热时,央行运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限制信贷,进而影响投资使经济降温;当经济形势不乐观时,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释放信贷,从而支持投资。另外,由于信贷规模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使得货币总量的规模大幅增加,市场流动性过

5、剩日趋严重,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物价上涨。这些经济状况促使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市场流动性,减少房地产泡沫,抑制通货膨胀。从调控工具来看,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由于商业银行不会轻易选择向中央银行贴现,因为这种做法会让银行声誉受损。商业银行会选择其他手段来筹措资金。所以,使用再贴现率这一货币工具,中央银行会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且,再贴现率的变动会引起市

6、场利率的波动,这就会影响企业或商业银行的投资与决策。另外,公开市场业务主要依靠发行国债和央票来实现。而我国国债的期限大多数为中长期,以及发行央票使得央行承受较高的资金成本。这就导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三、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经济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从扩张政策与紧缩政策分别论述。(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这里的扩张指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在经济处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会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

7、存款类金融机构就会拥有更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而货币乘数会提高,货币供应量增加。这样通过影响货币存量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作用。不过,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中央银行利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可能面临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是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谨慎心态。因为在经济萧条时期,商业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是最为严重的。经济的紧缩使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投放出去的贷款可能有一部分变成坏账,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也因此恶化。这时,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最强。所以即使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给出扩张的信号,但此时的商业

8、银行仍无法确定经济会在何时复苏。故商业银行并不敢贸然把超额准备金的增量大部分贷出去。正是商业银行的这种谨慎态度使中央银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是来自公众投资意愿的低迷。因为在经济萧条期,投资需求低迷,公众被悲观情绪所笼罩,他们很难看到获利机会。从而不敢轻易增加投资规模。故即使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由于公众缺乏相应的投资需求,而使政策效果降低。所以,在经济萧条的初期,中央银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并不那么明显。(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这里的紧缩指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