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ID:21716407

大小:7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4

“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_第1页
“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_第2页
“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_第3页
“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_第4页
“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共善”理念的跨文化探究“共善”这一概念既非地道的舶来品,亦非土生土长的国货,而是世人在长期中外文化交流中达成的共识。“共善”之思想古今中外皆有,并且在共同体的语境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哲学目的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乃终极之善(至善);从历史发生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之源和道德之本;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判断的标准。  关键词共善公共利益共同利益跨文化研究共同体  B82-02  A  1007-1539(2012)05-0021-09  近年来,中外学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愈来愈多地使用

2、“共善”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共善”?笔者认为,“共善”这一概念既非地道的舶来品,亦非土生土长的国货,而是世人在长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达成的共识。从哲学目的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乃终极之善(至善);从历史发生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之源和道德之本;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判断的标准。本文尝试对“共善”理念作一跨文化探究,揭示其在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阐明其具有的鲜明时代性。  一  “共善”常被中国学者视为英文词组“mongood”的中译。此言不差,但不尽然。从现代汉语新词的生成来看,“共善

3、”也是一个地道的中国词。  我们知道,在古汉语中,“共”与“公”、“同”意思相同。在与“私”相对的意思上,“共”即“公”,“共”即“同”。所以,“共善”即“公善”、“同善”、“共同善”,无论这些汉字如何组合,其意相通而侧重点有所变化。  现代汉语中的“共同”与“公共”是近义词。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共同”的意思是“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大家一起做的”。“公共”的意思是“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共同”与“公共”的区别在于,“公共”突出其共有性,而“共同”突出其同一性(一道,一起)。所以,与“善”组合,“公善”突

4、出“善”的共有性,“共善”突出“善”的同一性。  汉语“善”的意思是“好”,有友好、亲和、擅长之意,但更多地用作形容词,表示“好的”,如好人、好事物。“善”用于判断则表示“认为是好的”。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善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  与中文“公共”或“共同”的含义相符的拉丁词有两个:(1)munis(e),释义为“共同的,公共的”,如“locamunia”(公共场所)、“vita-munis”(共同生活)。(2)publicus(a),释义为“社会的、公共的、国家的”,如“

5、sumptupublico”(公费)、“publicusverba”(大众语言)。拉丁文表示“善”(好)的词是bonus(形容词)及bonum(名浏),意思是“善”、“好”、“福利”、“利益”、“财产”。“bonumpublicum”译为“社会福利”或“社会公益”。  与中文“共同”含义相符的英文是mon(共同的,共通的,共有的,公共的,公众的),如“-monmarket”(共同市场,经济共同体)、“monongood”亦可译为“公益”或“公共利益”。  总之,汉语与西文的相关释义均告诉我们,“共同”的意思是“属于大

6、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大家一起做的”。“公共”的意思是“属于全社会的,社会成员公有、公用的”。讲“共同”突出其“同一”,讲“公共”突出其“共有”。“善”字作形容词表示“好”,作名词则意为物品、利益、财产等,亦作道德之“善”。笼统地说,善有两重含义:一为善物(事物),二为善德(品德、道德)。正因如此,“共善”与“公益”是同义词,都可正确翻译英文的mongood。而在具体语境中,则需进一步的理解和辨析。  中文典籍中存在大量关于“共善”的文本,表达着中国古人“共善”的精神与理念。东汉许慎释义道:“共,同也。”“同,合会也。

7、”“公,平分也。”随着时问的流逝,“共”既成为“同”的同义词,也成为“公“共善”这一概念既非地道的舶来品,亦非土生土长的国货,而是世人在长期中外文化交流中达成的共识。“共善”之思想古今中外皆有,并且在共同体的语境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哲学目的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乃终极之善(至善);从历史发生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之源和道德之本;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判断的标准。  关键词共善公共利益共同利益跨文化研究共同体  B82-02  A  1007-1539(2012)05-0021-09  

8、近年来,中外学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愈来愈多地使用“共善”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共善”?笔者认为,“共善”这一概念既非地道的舶来品,亦非土生土长的国货,而是世人在长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达成的共识。从哲学目的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乃终极之善(至善);从历史发生论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之源和道德之本;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共善”是道德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