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ID:21964878

大小:7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5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_第1页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_第2页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_第3页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_第4页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内容提要】史念海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他在将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坚持“为世所用”的原则,努力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掘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发展;树立了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研究的丰碑;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新领域;揭示了人口稠密地区形成和演变的内在机制;奠定了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基础;提高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层次;对历史民族地理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对历史上的交通

2、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对陕西历史地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立了中国古都学;阐明了地方志的价值;丰富了历史地图学的内容;创办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定期刊物;培养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队伍。  史念海先生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与谭其骧先生和侯仁之先生齐名,被称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三杰”。早在1933年,史先生就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经顾颉刚先生推荐,协助张国淦先生对中国地方志进行系统研究。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史先生看到祖国山河不断沦丧,痛心疾首,遂参加“禹贡学会”,并在顾颉刚先生的

3、指导下,发愤撰写《中国疆域沿革史》,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抗战时期,史先生在北碚国立编译馆从事历史地图的编绘和《文史杂志》的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史先生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历史地理学应当“有用于世”的原则,与谭其骧、侯仁之诸先生共同努力,奠定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史先生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培养了大批历史地理方面的研究人才,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2000年,史先生已经88岁高龄,在身患脑瘤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坚持教学和研究工作,拳拳

4、报国之心,令人赞叹不已。  作为杰出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早岁即以淹贯经史群籍,覃思卓识,著称当世”(注:谭其骧:《〈河山集·四集〉序》,陕西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自20世纪30年代涉足于中国历史地理领域以来,他以敏锐的笔触,惊人的毅力,撰写了《中国疆域沿革史》(与顾颉刚先生合作)、《中国的运河》(重庆史学书局1944年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重印)、《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至1992)、《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唐代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5、社,1998)、《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河山集》(三联书店,1963)、《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河山集·三集》(人民出版社,1988)、《河山集·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河山集·五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河山集·六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河山集·七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等二十余部很有影响的学术专着,在《红旗》、《历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

6、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大量资料来看,史念海先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7点:  一、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历史地理这门学科是有悠久渊源的,可以上溯到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史念海先生认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发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和发展》(《史学史研究》1986年第3期)、《班固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创造性贡献》(《中国历史地

7、理论丛》1989年第3辑)、《论班固以后迄于魏晋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4辑)、《唐代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史学史研究》1988年第1期)、《王静安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与曹尔琴合着,刊《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胡渭学案》(刊《清儒学案》1986)、《阎若璩学案》(刊《清儒学案》,1986)、《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2辑)、《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辑)、《顾颉刚先生与禹贡学会》(《

8、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3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2辑)等一系列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发表,提高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史的研究水平,对完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发掘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