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

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

ID:26531965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_第1页
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_第2页
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_第3页
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_第4页
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史念海教授与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学内容提要: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农业地理方面的研究一直甚为重视,对历史农业地理学学科理论、北方地区农牧分界线变迁、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农业区兴衰变迁、黄河流域蚕桑业盛衰变迁、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地区变迁等相关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培养了一大批专门研究人才,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关于学科理论的探讨对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应包括哪些分支学科,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以往学术界对历史农业地理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所以这一学科的归属问题也鲜有探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念

2、海教授由于承担国家大地图集中的历史农牧图组的编绘工作,对历史农业地理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应地提出了建立历史农业地理学的动议。他认为:"在绘制农牧地图时还应先撰写出相应的论文,再根据论文绘制相应的图幅。或者不至出现任何纰缪。特别是有关农业部分更是如此,这样的论文按理说就应该属于历史农业地理,如果编印成册,就称之为历史农业地理,也是无可非议的。"[1]至于历史农业地理与历史经济地理的关系,史先生也作了相应的探讨:"若是要撰著以中国历史地理学为名的著作,而以历史农业地理与历史民族地理、历史经济地理等相提并论,使之成为其中的组

3、成部分,却似乎还要再作斟酌,因为就不免和历史经济地理有所重复。既讲历史经济地理,就不能不涉及农业的发展和凋敝。不论其为发展或凋敝,都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布局。在历史经济地理部分涉及到农业,又另辟历史农业地理与历史经济地理并列,是难免叠床架屋之讥的。"[1]在史先生看来,历史农业地理学应当是历史经济地理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现代农业地理学是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布局的学科,而历史农业地理学则应侧重于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布局研究。史念海教授认为,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布局不应仅局限于"狭义"的农业,应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诸多方面,就以种植

4、农业而言,除了粮食作物而外,还应兼顾蚕桑、麻类、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研究。探讨"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历史农业地理也不例外,不仅要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布局发展演变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还要探讨农业生产布局发展演变对自然环境及社会政治的影响。由于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剧烈,仅凭历史五、关于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地区变迁史念海先生研究历史农业地理不局限于农业生产布局本身,还探讨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演变的相互影响。这是对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大贡献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问题日益

5、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推究其中的缘由,史念海先生对这一地区农林牧分布格局的变迁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地区的分布及其变迁》两文便是有关这一方面的代表性论文[5]。黄土高原是一个农牧兼宜的地区,由于历史时期国内各民族的矛盾和冲突,这个农牧兼宜的地区为农为牧,曾经有过几次大的改变。在《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一文里,史念海先生认为,黄土高原由牧转农先后共有三次:"第一次是战国后期至于秦汉时期,第二次是隋唐时期,第三次则是明清以来。在一、二

6、两次之间,这里又恢复到游牧地区,当时游牧地区不仅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扩大,远远超出于黄土高原之外。在二、三两次之间,农业地区和游牧地区参差并存。虽是并存,游牧地区仍稍逊于农业地区。"这篇文章中,史先生还探讨了黄土高原农林牧布局的变化对黄土高原本身和黄河下游地区环境变迁的影响,他认为:"黄土高原在作为畜牧地区时,侵蚀就不甚显著,在作为农业地区时,侵蚀就较为严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迁,又进而影响到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历史时期的黄河曾经有过两次相对安流的时期,一次是由商周至于秦代,一次是由东汉初年至唐代后期;也有两次频繁泛滥

7、的时期,一次是西汉时,一次则是唐代后期到解放之前。"正是由于这两个长期相对安流时期黄河中游植被相当良好,侵蚀不甚显著,随河水下流的泥沙不多,黄河下游的河床不致因泥沙堆积而迅速抬高,所以能够长期相对安流。而黄河频繁泛滥的时期,正是黄河中游到处开垦,破坏草原,农业地区代替了畜牧地区,而森林又相继受到严重摧毁,林区相应地大幅度缩小。植被既已破坏,侵蚀就趋于严重,泥沙也随水流下",基于这样的认识,史念海先生提出了两条治理黄土高原的原则,一是"应立足于保原治沟",二是"调整农林牧分布的地区"。至于如何搞好农林牧的合理布局,他认为关

8、键是要"解决农业地区的问题,甚至于在某些地方实行退耕还牧",调整后的农林牧分布格局,大致是犬牙交错的景象,"利用河谷川道以及其他一些平坦地方经营农业,较高的缓坡地方则经营牧业,再高的陡坡地方就可以植树造林,使之成为林区",如此精心的论证和设计,对当前黄土高原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和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