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史念海先生: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的史念海先生.pdf

缅怀史念海先生: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的史念海先生.pdf

ID:53726808

大小:223.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缅怀史念海先生: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的史念海先生.pdf_第1页
缅怀史念海先生: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的史念海先生.pdf_第2页
缅怀史念海先生: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的史念海先生.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缅怀史念海先生: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的史念海先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2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Vol_29。No.22014年4月Journa1ofChineseHistorica1GeographyApr.,2014缅怀史念海先生[编者按]1934年3月1日,顾颉刚、谭其骧诸位先生在北平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份学术刊物(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遽而停刊)。迨1981年7月,史念海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在西安问世(自1987年第1辑起转为季刊),同年l1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谭其骧主编《历史地理》创刊号在上海问世,两种刊物比翼齐飞,延续至今,深受

2、学界欢迎。本刊创办之初,史念海先生赓续颉刚先生的育人精神,知难而进,擘划经营,为学界尤其是青年学子开辟新的学术园地。本辑兹集中发表一组文章,借以缅怀史念海先生终生的学术追求和人格魅力。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的史念海先生张修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0世纪3O年代,从《禹贡》半月刊创刊开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学界的继承者,秉承三位始,标志着新生学科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诞元老的观点,对此已有基本统一的认识。生。但是关于它的学科性质,究竟是属于地学的此前之所以会出现争论,实有其历史原因。范畴或是史学的范畴,始终存在争论

3、。争论的焦新诞生的历史地理学,乃脱胎于传统的沿革地点在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时限、手段和方理,从当时的研究范围和学科关系而论,沿革地法。从表面上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时限是历史理始终难以摆脱历史学辅助学科的命运;而从历时期,手段和方法主要是利用历史文献进行辨史地理学诞生之后的三、四十年间,沿革地理仍析、归纳的考证。因此,历史地理学很容易被认然被视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从为是属于史学的范畴,历史学的辅助学科。直至事的研究者大多又是史学工作者;研究的手段和前些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历史地理学划归历史学方法,基本上就是对历史文献的考证。

4、至于历史的分支学科,其主要原因也当在于此。当然,这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历史时期演变过程的观种划分与我国现实的历史地理研究单位,大多挂念,还是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在当时的学界靠在社科部门和高校历史系也不无关系。尚未完全确立。因此,关于学科的性质,存在争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有关部门所作的论,在所难免。学科归类,更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学科的性可喜的是,通过近四十年的争论和探索,认质,决定于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不是其他。历史识不断统一,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不断发展,学科体系也得以逐渐完善

5、。更重要的和人文社会环境)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属于是,争论促使学科从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发展演地理学研究的“昨天”部分。所以,中国历史地变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同仁普遍确理学的三位奠基人——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立了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演变的新观念;并深生、史念海先生,根据自己数十年研究的切身体刻认识到,在充分利用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必须会,一致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属于地学范畴,地理如地理学一样,对研究地区尽可能地进行实地调·5查研究。是史先生为开辟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阶段所作出的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史念海先生以实际行最大贡献。正因如此,从2

6、0世纪70年代开始,动,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以史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突破单纯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依据历史文献的前规,采用历史文献与实地考察国历史地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已相当普遍,从而使学科的研史先生在《河山集》第二集的《自序》中指究成果,更加丰富、科学、切合实际。出,“以前从事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主要依靠历当然,在这一新阶段来临的前后,谭其骧先史文献。历史文献不可能没有讹误和疏漏,这就生、侯仁之先生也为学界在治学方法上突破前规要作一番考证。可是考证也并非都能解决问题,作

7、出表率。侯先生对于沙漠地区历史地理所取得如果能够到当地进行考察,问题有可能会迎刃而的成就,如发表于70年代《文物》、《考古》上解”。史先生还感慨,“历史地理学虽是地理学的的《从红柳河上的古城废墟看毛乌素沙漠的变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它的研究者中间这样的工作迁》、《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变还未相习成风,就是我自己也需要作更多的充迁》、《风沙威胁不可怕,“榆林三迁”是谣传》实。因为这是一宗新的工作,在工作中就易于有等论文,都是和他的实地考察工作分不开的;侯新的感受和体会。”所以从l972年开始,史先生先生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所取得的杰

8、出成就,以花甲之年,对黄河流域中下游,以及淮河下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北京游、太湖周围,作了长时段的深入而细致的实地市。而谭先生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繁忙考察。尤其是对于黄土高原地区,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